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善卷坛
作者: 虚中 〔唐代〕
耕荒凿原时,高趣在希夷。
大舜欲逊国,先生空敛眉。
五溪清不足,千古美无亏。
纵遣亡淳者,何人投所思。
白话文翻译
在开垦荒地、开发原野的时候,高尚的情趣在于追求简单的道理。大舜想要让位于他人,老师却只是皱眉而已。五溪的清流虽然不够丰盈,但千古的美好并没有因此而减损。即使让那些失去纯真者离去,又有谁愿意投身于你所思念的境地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耕荒: 开垦荒地。
- 希夷: 指简单、朴素的道理或境界。
- 大舜: 传说中的圣君,大舜让位于禹的故事。
- 敛眉: 收起眉头,表示忧虑或不满。
- 五溪: 指五条河流,象征清流。
- 亡淳: 失去纯真、淳朴。
典故解析
- 大舜欲逊国: 大舜是古代圣王,传说他因贤德而让位于他人,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
- 先生空敛眉: 意指老师对舜的做法并不赞同,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虚中,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为抒发哲理与人生态度,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社会背景动荡,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愈加深入,借古喻今,表达对纯真、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诗歌鉴赏
《善卷坛》是一首寓意深远的诗,诗人在开头以“耕荒凿原时”引入,描绘出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强调在艰难的环境中追求高尚情趣的理想。这种理想的追求并不是空洞的,而是根植于对自然与人性本质的探寻。接着,诗人提到大舜让位的故事,借此表明在权力与道德之间的抉择,反映出诗人对权力的思考和对贤者之道的向往。五溪的清流虽不丰盈,但千古的美好并未因此而损失,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最后一句以发问的方式结束,既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自然、历史与哲学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思想境界,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耕荒凿原时: 描绘开垦的情景,暗示努力与奋斗。
- 高趣在希夷: 表达追求高尚情趣的意愿与理想。
- 大舜欲逊国: 引用历史典故,强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先生空敛眉: 反映对于理想的忧虑与关注。
- 五溪清不足: 用自然景象象征理想的缺失。
- 千古美无亏: 说明真正的美与价值不受外界影响。
- 纵遣亡淳者: 暗示失去纯真的人不再存在。
- 何人投所思: 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中有对仗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以自然景象比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了表达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对纯真、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及对当下社会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荒: 象征努力与付出。
- 五溪: 代表理想与纯真。
- 大舜: 体现古代贤者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大舜”的故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权力的渴望
B. 让位的高尚情操
C. 自然的美
答案: B -
“五溪清不足”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现实的不足
B. 自然的美
C. 理想的追求
答案: A -
诗中“何人投所思”意味着什么?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C. 对权力的反思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王维的《山居秋瞑》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更多地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而《善卷坛》则更为内省,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更为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