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敬师》
时间: 2025-01-14 00:4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别敬师
作者: 陈鸿〔明代〕
浪游行橐倍萧然,但有山僧送上船。
月白不堪莲社别,日高难恋竹房眠。
晓粮载少癯同鹤,秋思悲多乱似蝉。
后夜忆师空梦寐,淮城东畔寺门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孤寂与不舍。诗人身处漂泊的旅途中,心情愈发萧索,只有山中的僧人送他上船。明亮的月光下,离开莲社让人难以忍受,正午的阳光下,无法再恋恋不舍于竹房中的安眠。清晨的食粮少得可怜,瘦弱的身影似与白鹤为伴,秋天的思绪悲伤而繁杂,犹如蝉鸣嘶乱。后夜梦中回忆起老师,仿佛又回到了淮城东边寺庙的门前。
注释:
- 浪游:漂泊的旅行,带有无奈与孤独的意味。
- 行橐:旅行的行李,象征着诗人的漂泊生涯。
- 莲社:指寺庙或与莲花相关的处所,象征宁静的环境。
- 竹房:诗人居住的地方,代表着诗人的归属感。
- 晓粮:早晨的粮食,意指生活的窘迫。
- 癯同鹤:瘦弱的身影如同白鹤,传达了孤独的状态。
- 秋思:秋天的思绪,常常与离愁相连。
- 梦寐:梦中,表示对师长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鸿,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离别之际,诗人因缘故离开熟悉的环境,心生不舍,并对师长的敬仰和思念之情愈加深厚。
诗歌鉴赏:
《留别敬师》是一首充满离愁与思念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崇敬与怀念。开篇即以“浪游行橐倍萧然”写出诗人漂泊的心境,萧条的情绪贯穿全诗。接着,诗人描绘了月白和日高的场景,象征着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尤其在“月白不堪莲社别,日高难恋竹房眠”两句中,诗人用“莲社”与“竹房”来比拟自己生活的安宁,离开时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后半部分,诗人将秋思与蝉鸣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最后,梦回师门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对师长的敬仰与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浪游行橐倍萧然:游历在外,行囊沉重,感到更加孤独。
- 但有山僧送上船:只有山中僧人陪伴,增添离别的惆怅。
- 月白不堪莲社别:明亮的月光下,离开莲社令人难忍。
- 日高难恋竹房眠:正午的阳光下,难以恋舍竹房的安眠。
- 晓粮载少癯同鹤:清晨的食粮微薄,瘦弱如同白鹤。
- 秋思悲多乱似蝉:秋天的思绪悲伤而纷乱,像蝉鸣一般。
- 后夜忆师空梦寐:夜晚梦中回忆师长,心中空虚。
- 淮城东畔寺门前:回忆起淮城东边寺庙的门前。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使得诗句音韵和谐。
- 比喻:将瘦弱的身影比作白鹤,传达孤独感。
- 拟人:将思绪与蝉鸣相提并论,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离别为主线,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与思念之情,抒发了漂泊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及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僧:代表了宁静与智慧,象征着师长的引导。
- 月白:象征清冷与孤独的心境。
- 竹房:象征归属感与安宁的生活。
- 白鹤:象征高洁与孤独。
- 秋思:象征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浪游行橐倍萧然”意指: A. 旅途愉快
B. 旅途孤独
C. 旅途顺利
D. 旅途繁忙 -
诗中提到的“莲社”象征: A. 学校
B. 离别的地方
C. 诗人的故乡
D. 朋友聚会的地方 -
诗人用“秋思悲多乱似蝉”来表达: A. 对蝉的喜爱
B. 对离别的悲伤
C. 对秋天的向往
D. 对自然的观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王勃:表达离别之情。
- 《相见欢》李煜:抒发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为壮阔。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与《留别敬师》同样是离别之作,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