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去人间远,何方觅黑甜。
秋声侵瓮牖,雨色挂飞檐。
欲海人争溺,文渊我自潜。
骊珠偶然得,捻断数茎髯。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远去,人世间变得遥远,哪里能找到那黑暗中的甜美呢?秋天的声音透过窗户传来,雨色在飞檐上挂着。想要在欲望的海洋中争夺的人们都在沉溺,而我却能在文采的深渊中独自潜行。偶然获得的骊珠,捏断了几根胡须。
注释
字词注释:
- 黑甜:指生活中黑暗而甜美的东西,可能暗指某种深邃的智慧或内心的宁静。
- 瓮牖:古代房屋的窗户,通常是用陶瓷或木材制成的。
- 飞檐:古建筑屋檐向外翘起的部分,常用以遮挡雨水。
- 欲海:比喻欲望的深渊,充满了诱惑和危险。
- 文渊:指文化或文学的深渊,象征着深厚的知识和智慧。
- 骊珠:比喻珍贵的事物,寓意在平凡中偶然获得的宝贵体验。
典故解析:
- 骊珠:骊珠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事物,出自《庄子》。在此处隐喻在生活的艰难中偶然获得的智慧和体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滨,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闻名。他的诗歌常常探讨人生的哲理和自然的美,语言简炼而富于意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有关。诗中表达了对春去秋来的感慨,反映了对于生活深邃思考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四个联句,表达了在时间流逝、季节更替中的孤独与思索。开头两句“春去人间远,何方觅黑甜”,以春天的离去引发对生活的思考,暗示人生的苦涩与追寻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接着,诗人通过“秋声侵瓮牖,雨色挂飞檐”描绘了秋天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后两句“欲海人争溺,文渊我自潜”则展现了诗人对欲望的反思,指出在欲望的海洋中,许多人沉溺于其中,而自己却选择在文学的深渊中静静思索,反映出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态度。最后一句“骊珠偶然得,捻断数茎髯”则是对偶然获得的智慧的自嘲,展现了诗人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与调侃。
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构建了一个孤独的思考空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去人间远:春天的离去使人感到与世隔绝,暗示时光流逝的无情。
- 何方觅黑甜:人生的追寻似乎变得遥不可及,黑甜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秋声侵瓮牖:秋天的声音透过窗户传来,营造出一种沉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
- 雨色挂飞檐:飞檐上挂着雨色,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秋雨的情景,使诗意更为丰富。
- 欲海人争溺:欲望如同大海,众人争相沉溺,反映出社会的浮华与竞争。
- 文渊我自潜:诗人选择在文化的深渊中独自潜行,表现出追求内心智慧的态度。
- 骊珠偶然得:偶然获得的智慧或经验,暗示在生活的波折中得到的启示。
- 捻断数茎髯:自嘲式的表达,展示了对生活的幽默感与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欲望比作“大海”,突出其危险与诱惑。
- 拟人:将秋声和雨色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孤独、欲望的无尽与对内心智慧的追求,表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诗人选择静谧思考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代表生机与希望,但也象征着短暂与离去。
- 秋:象征成熟与沉淀,带着一丝忧伤的气息。
- 欲海:象征人类的欲望与贪婪,暗示着沉溺的危险。
- 文渊:象征知识与智慧的深度,代表了诗人的内在追求。
- 骊珠:象征珍贵的体悟与智慧,暗示生活的意外收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程滨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欲海人争溺”中“欲海”指的是什么?
- A. 友情
- B. 财富
- C. 欲望
- D. 自然
-
诗中提到的“黑甜”最可能指代什么?
- A. 生活的苦涩
- B. 内心的宁静
- C. 美好的爱情
- D. 自然的美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秋夕》 杜甫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程滨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程滨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反省,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社会现实中的困境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简史》
- 《诗经与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三百首》
此文为对程滨《用张翕越诗意更为一首》的全面解析与欣赏,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