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卧龙冈寻草庐故址 其一
区大相 〔明代〕
连冈带长薄,三顾有遗墟。
地势昔龙卧,山光旧草庐。
阵图云鸟散,耕陇野人锄。
感激君臣际,深思得水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卧龙冈的景象,表达了对诸葛亮和刘备的追忆。诗中提到的“连冈带长薄”,形容了冈陵的蜿蜒,暗示了三顾草庐的历史;“地势昔龙卧”则形象地描绘出这片土地的形态,像一条卧龙;“阵图云鸟散”则让人联想到战争场景的消散;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思考。
注释:
字词注释:
- 连冈:指连绵的山冈。
- 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代表对人才的重视。
- 遗墟:遗留下来的旧址。
- 龙卧:形容地形像龙一样卧着。
- 阵图:指战斗的布阵。
- 云鸟散:像云一样的鸟飞散,形容战斗的结束。
- 感激:感慨和感激。
- 君臣际:指君主与臣子的关系。
典故解析:
- 三顾草庐:源自《三国演义》,描述刘备三次去访诸葛亮,最终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体现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才华的渴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区大相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历史人物与山水景色,风格典雅,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卧龙冈的深情回望。首句“连冈带长薄”描绘了山的起伏,仿佛把读者带入了那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接下来的“三顾有遗墟”则直接引入了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突显出历史的深度和厚重感。在“地势昔龙卧”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地理与历史人物结合,暗示了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隐秘。
“阵图云鸟散,耕陇野人锄”进一步描绘出战斗后的宁静,昔日的英雄气概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普通百姓的耕作生活,表现了历史的变迁与现实的无常。最后两句“感激君臣际,深思得水鱼”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表达了对君臣关系的思考,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冈带长薄:描绘了山的连绵起伏,给人以视觉上的延展感。
- 三顾有遗墟:提到刘备三顾的历史,强调草庐的历史意义。
- 地势昔龙卧:用“龙卧”形容地形,赋予自然以灵动的形象。
- 山光旧草庐:山的光景与草庐的历史交融,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阵图云鸟散:讲述战斗的结束,表现历史的变迁。
- 耕陇野人锄:描绘了田园生活,传达出一种宁静与现实。
- 感激君臣际:反思君臣关系,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 深思得水鱼:思考与自然的关系,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地势昔龙卧”,将地形比作龙,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对理想政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理解,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冈:象征历史的积淀。
- 草庐:象征人才与理想。
- 云鸟:象征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
- 水鱼:象征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顾”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 刘备拜访孔明
- B. 刘备拜访曹操
- C. 刘备拜访黄承儿
-
诗中提到的“阵图云鸟散”暗示了什么?
- A. 战斗的开始
- B. 战斗的结束
- C. 和平的降临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追忆?
- A. 刘备
- B. 诸葛亮
- C. 曹操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本诗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前者以个人的遭遇为主,后者则更侧重于历史人物与理想政治的追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三国演义》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