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时间: 2025-01-01 17:56:21

万理具涵方寸内,只从此处作经纶。

要知希圣无他法,去尽私心德自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理具涵方寸内,只从此处作经纶。
要知希圣无他法,去尽私心德自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万千道理都蕴含在一个小小的心灵之中,只要从这里开始进行治理和安排。要想知道圣贤们的智慧没有其他的法门,只有去除私心,让自己的品德变得纯洁。

注释:

  • 万理:指的是万千道理、真理。
  • 方寸内:指的是心灵、内心的空间。
  • 经纶:治理、安排,常用于指代治国理政。
  • 希圣:指代希求圣贤之人。
  • 无他法:没有其他的方法。
  • 去尽:去掉、消除。
  • 私心:个人的私利和欲望。
  • 德自纯:品德自然会变得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居仁,字仲明,号中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擅长绝句,作品常蕴含哲理,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道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思想碰撞的时期。作者在诗中表达了理想的治国之道与个人的修身之路,反映了他对内心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绝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万理具涵方寸内”指出,所有的道理和智慧都可以在人的内心找到,这种思想与儒家强调的内心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的“只从此处作经纶”进一步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治理国家、处理事务的根本在于个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提到的“希圣”与“去尽私心”则反映了作者对圣贤理想的追求,认为只有去除了个人的私利和欲望,才能真正达到道德的纯粹。全诗以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鼓励读者关注内心的修养,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外在的世界。

从整体来看,胡居仁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在探讨个人道德修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一种理想的社会治理理念,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的哲理性与道德性,使得这首诗在明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理具涵方寸内:表示万千的道理都可以在一个人内心的空间中找到,强调内心的重要性。
  2. 只从此处作经纶:治理和安排的出发点在于此,暗示内心的修养与外在的治理息息相关。
  3. 要知希圣无他法:想要了解圣贤的智慧,没有其他的法门,强调内心修养的必要性。
  4. 去尽私心德自纯:去掉个人的私心,品德自会变得纯洁,阐明个人修养与道德的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形成了美感。
  • 比喻:将心灵比作容器,形象地传达了道理与智慧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内心修养与外在治理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去除私心、追求纯德的道德理想,体现了作者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寸:象征心灵的空间,内心的大小与智慧的深度相关。
  • 经纶:象征治理与安排,是对外部事物的掌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理具涵方寸内”中的“万理”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情感
    B. 万千道理
    C. 外在的事物
    D. 过去的历史

  2. 诗中强调的去除什么才能使品德自纯? A. 贪欲
    B. 私心
    C. 忧虑
    D. 依赖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维《相思》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胡居仁的这首《绝句》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与道德的探讨,而《登鹳雀楼》则更侧重于外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壮阔的情怀。两首诗分别代表了内外兼修的不同风格,反映了中国古典诗词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