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 其十二》
时间: 2025-01-19 23:52: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草生枯桑,芊芊竞芳辰。
虽云殊本根,寄托各有因。
自我罹幽囚,忽焉经浃旬。
我兄千里馀,渺渺长河津。
妻子日望余,苍苍隔西邻。
所幸二三友,笑言越昏晨。
宵镫促燕膝,昵语忘苦辛。
患难苟相得,毋论骨肉亲。
白话文翻译:
小草在枯桑旁边生长,细细的绿草竞相争艳。
虽然说它们的根本不同,但各自的寄托都有原因。
自从我遭受幽闭,忽然间已经过了好几旬。
我的兄弟在千里之外,遥远得如同长河的渡口。
妻子日日盼望我,苍茫的隔壁就是她的身影。
所幸还有几位朋友,笑谈间忘却了昏晨。
晚上灯下促膝谈心,亲昵的话语让苦辛暂时忘却。
在患难中若能相聚,亲情友情不必再分骨肉。
注释:
- 小草:比喻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 枯桑:象征着困境与凋零的环境。
- 幽囚:指被囚禁的状态。
- 渺渺长河津:形容兄弟相隔遥远的情景。
- 宵镫:夜晚的灯火,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梦阳,明代诗人,字子龙,号梦阳,曾任职于明朝中期,因其作品表达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弘治乙丑年四月,正值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处于幽囚之中,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困境的不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幽闭环境中思念家乡、亲人和朋友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用小草与枯桑的对比,象征着在逆境中仍然能够生存的希望。尽管身处囚禁,诗人却通过与友人的交流,找到了生活的慰藉。诗中对兄弟与妻子的思念深情厚重,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尤其是“患难苟相得,毋论骨肉亲”,更是强调了在困境中友情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整体上,李梦阳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小草生枯桑”来对比生命的顽强与环境的残酷。
- 第二联透过“虽云殊本根”表明尽管有不同的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寄托。
- 第三联反映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时间的流逝令他感到无奈。
- 第四联则通过与兄弟的遥远距离,表现出思念之情。
- 余下的几句描绘了与朋友的交谈,消解孤独感,最终强调了友情的重要。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小草与枯桑),象征(宵镫象征温暖),以及借代(“千里馀”表示距离遥远)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支撑。
意象分析:
- 小草: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 枯桑:代表困境和孤独。
- 长河津:象征遥远的亲情和思念。
- 宵镫:代表温暖的交流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草”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顽强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B -
诗人对哪种情感表达最为深刻? A. 友情
B. 亲情
C. 爱情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宵镫”象征什么? A. 恐惧
B. 温暖与希望
C. 忧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在艰难岁月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此诗都表达了思乡情,但李白的诗更为直接,李梦阳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起伏来表现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选》
- 《李梦阳诗集》
- 相关研究论文及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