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寺》

时间: 2025-01-01 18:07:14

众美仍罗列,群英已古今。

也知生死分,那得不伤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众美仍罗列,群英已古今。也知生死分,那得不伤心。

白话文翻译:

众多美好的事物依然排列着,群英已是古今之事。虽然知道生与死的分离,但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伤心呢?

注释:

  • 众美:指众多美好的事物或人。
  • 罗列:排列、展现。
  • 群英:众多杰出的人才,通常指英雄或著名的人物。
  • 古今:古代与现代。
  • 生死分:生与死的分离。
  • 伤心:感到悲伤、忧愁。

典故解析:

该诗歌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生死分”可以引申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这种思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常见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义净,唐代著名高僧,曾赴印度求法,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他的诗作多反映佛教思想,对生死、因果、无常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浓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西域寺》创作于义净心中对西域寺庙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西域寺》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开篇的“众美仍罗列”展现了一幅美好事物的画面,既可以理解为世间美好的事物,也可以理解为历史上的优秀人物。接下来“群英已古今”则引出了时间的流逝,古代的英雄人物已不复存在,诗人借此表达了时间带走一切的无奈。

“也知生死分”是全诗的核心,将生死的分离与前面的美好事物和英雄人物形成对比,突显出一种无常和伤感。最后一句“那得不伤心”则是诗人的感慨,虽然知晓生死的现实,但仍然无法抑制心中的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反思以及感慨,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与感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熟虑。这种情感既是个人的,也是对历史的反思,令人引发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众美仍罗列:表现出美好事物仍然存在,给人以美的享受。
  • 群英已古今:古今英雄人物的对比,暗示时光无情。
  • 也知生死分:表达对生死分离这一人生真理的领悟。
  • 那得不伤心:情感的抒发,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悲伤。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的对比增强了时间无情的主题。
  • 反复:通过“生死分”的重复,强调了主题的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和历史伟人的怀念,以及对生死分离的无奈与伤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中的美好与幸福。
  • 英雄:象征着历史的伟大与辉煌。
  • 生死:象征着人类终究要面对的命运。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命无常的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众美”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许多美好的人或事物
    • C. 古代的诗歌
  2. “生死分”在诗中是怎样的情感表达?

    • A. 轻松
    • B. 无奈与伤感
    • C. 快乐
  3. 义净是哪一时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义净的《西域寺》与李白的《将进酒》在情感表达上都有对人生的思考,前者更偏向于对生死的感慨,后者则是对人生享乐的呼唤,两个作品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生命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义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