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门怨
作者: 刘皋 〔唐代〕
营营孤思通,
寂寂长门夜。
妾妒亦知非,
君恩那不借。
携琴就玉阶,
调悲声未谐。
将心寄明月,
流影入君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孤独的女子在长门夜晚思念情人的心情。她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深感寂寞。她知道自己的妒意并非无理,但又感到对方的恩情难以求得。她携带着琴来到玉阶,弹奏出悲伤的曲调,却未能与自己的情感相契合。最后,她将自己的心意寄托于明月,希望明月能传递到情人的怀中。
注释:
- 营营:形容思念的心情如同潮水般汹涌。
- 寂寂:形容环境的安静,衬托出孤独的心境。
- 妾妒:妾指的是女子,妒指的是嫉妒。
- 携琴:带着琴,象征着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 玉阶:指的是华丽的台阶,通常与高贵的场所相关。
- 调悲声未谐:弹奏的曲调虽然悲伤,但未能与心情完全相吻合。
- 明月:象征着思念和寄托的对象,常用于古诗中表达情感。
典故解析:
“长门”是古代宫廷的门,常用来指代宫女或妃子,象征着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明月在古诗中常常用于寄托思念,强调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于世。其诗歌多描写爱情、思念等主题,具有深厚的情感基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孤独的夜晚,可能是抒发对离去情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重视与个人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长门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夜晚思念情人时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用“营营孤思通”形象地表达了女子思念的情感,接着“寂寂长门夜”则通过环境的描写强化了这种孤独感。整首诗歌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长门、玉阶与明月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既美丽又悲伤的画面。
诗中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女子内心的妒忌和无奈交织在一起,使得情感更为复杂。用琴声传递情感的方式,既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也是对爱情无奈的反映。最后,将心寄托于明月,既是希望又是无奈,体现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助与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营营孤思通”:思念如潮水般涌动,孤独的心情愈发明显。
- “寂寂长门夜”:夜晚的寂静,反衬出女主人的孤单。
- “妾妒亦知非”:明白自己的妒意并不理智,但难以自控。
- “君恩那不借”:对情人的恩情渴望,却又感到难以获取。
- “携琴就玉阶”:带着琴来到华丽的阶梯,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调悲声未谐”:即使奏出悲伤的旋律,内心的情感依然无法完全表达。
- “将心寄明月”:心意寄托于明月,希望能传递给远方的情人。
- “流影入君怀”:明月的影子希望能进入情人的怀中,象征着思念的传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心意比作明月,寄托思念。
- 拟人:将情感寄托在月亮身上,赋予其传递情感的能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爱情中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情人的深切思念,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爱情面前的脆弱与渴望。
意象分析:
- 长门:象征着隔绝与思念,往往与宫廷生活相关,代表着对爱情的渴望。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寄托,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孤独与情感的寄托。
- 琴:象征着音乐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承载着女子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门”象征什么? A. 高贵的身份
B. 孤独的思念
C. 美好的回忆 -
女子在诗中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A. 画画
B. 弹琴
C. 写信 -
诗的最后一句“流影入君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情人的思念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 《相见欢》 李煜:同样描绘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长门怨》 vs. 《静夜思》:
- 两首诗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长门怨》更侧重于爱情的复杂情感,而《静夜思》则更为直接和简单。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