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香岩一览楼》
时间: 2025-01-01 12:19:55意思解释
登香岩一览楼
原文展示
底处堪舒野士眸,松陵南寺倚层楼。
檐虚遥挹金庭翠,树老平分笠泽秋。
千里烟瓢从踯躅,十年萍迹漫淹留。
若无友道谈空语,顽石何能更点头。
白话文翻译
在这高处可以使野士的目光舒展,松陵南寺依偎在高楼旁。
屋檐高远,遥远地吸引着金色的庭院和翠绿的树木,
老树在秋天的笠泽旁分开了视线。
千里之外的烟雾像瓢一样飘荡,十年的漂泊只在这里留连。
如果没有朋友的交谈,空话又能说些什么呢?
顽石又怎么能点头回应呢?
注释
- 底处:意指在高处,底是高的意思。
- 舒:放松、舒展开。
- 松陵南寺:指位于松陵的南寺,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寺庙。
- 檐虚:指屋檐高远,给人一种虚空的感觉。
- 金庭翠:金色的庭院和翠绿的树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笠泽:指秋天的水边或湿地。
- 烟瓢:形状像瓢的烟雾,形象生动。
- 萍迹:漂泊的足迹,象征着流浪和不定的生活。
- 友道:朋友之间的交谈。
- 顽石:顽固的石头,象征着无动于衷的事物。
典故解析
本诗并不特别涉及历史典故,但有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渴望。诗中提到的“千里烟瓢”与“十年萍迹”均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明印,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香岩一览楼游览时的所感所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写香岩的美丽和南寺的静谧,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诗的开头“底处堪舒野士眸”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开阔的视野,诗人似乎在高处俯瞰整个世界,感受到一种舒畅的心情。接着,诗人描绘了檐角的虚空与秋天的老树,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这里的“金庭翠”则象征着自然的富饶和美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思绪转向自己的生活,提到“千里烟瓢”和“十年萍迹”,这不仅表达了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感慨,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而最后一句“若无友道谈空语”则揭示了孤独的境况,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诗人在这里似乎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底处堪舒野士眸:在高处可以使游子的目光开阔。
- 松陵南寺倚层楼:松陵的南寺依偎在高楼旁边,景色宜人。
- 檐虚遥挹金庭翠:屋檐高远,远方的金色庭院和绿色树木在向我们招手。
- 树老平分笠泽秋:老树分开了视线,仿佛在秋天的水边静静伫立。
- 千里烟瓢从踯躅:远方的烟雾如同瓢一样轻轻漂浮。
- 十年萍迹漫淹留:十年的漂泊生活在此留下了无尽的回忆。
- 若无友道谈空语:如果没有朋友的交谈,那些空洞的话语又有什么意义呢?
- 顽石何能更点头:顽固的石头又怎能回应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里烟瓢”,将烟雾比作瓢,形象生动。
- 拟人:如“树老平分”,赋予树木以人的特征。
- 对仗:如“檐虚遥挹金庭翠”,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尤其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美丽的景色,更在于与朋友的交流与分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岩: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南寺:代表宗教信仰和内心的平静。
- 金庭翠:象征富饶与生机。
- 烟瓢:象征着漂泊与无常的生活。
- 顽石:象征着孤独与无动于衷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底处堪舒野士眸”中的“底处”意指什么?
- A. 低处
- B. 高处
- C. 中间
- D. 远处
-
诗中提到的“千里烟瓢”象征着什么?
- A. 朋友
- B. 漂泊
- C. 自然
- D. 寺庙
-
诗的最后一句“顽石何能更点头”在表达什么?
- A. 无动于衷
- B. 友谊
- C. 自然
- D. 旅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明印的《登香岩一览楼》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明印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