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金陵渡
作者: 张祜 〔唐代〕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渡口小山楼的景色,旅人在此歇宿,心中自有忧愁。夜晚潮水退去,江面映着斜斜的月光,远处的两三处星火亮起,正是瓜州的灯火。
注释:
- 金陵:古称南京,江苏省省会。
- 津渡:渡口,水上交通的地方。
- 小山楼:指小山上的楼阁,可能是指旅馆。
- 行人:旅客,过路的人。
- 潮落:潮水退去。
- 夜江:夜晚的江河。
- 斜月:斜挂的月亮。
- 两三星火:指远处的几点灯火,象征着生活的气息。
- 瓜州:地名,位于长江边,是通往南方的重要渡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祜(约763-835年),字子容,号逸少,唐代诗人,生于金陵,擅长五言、七言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途经金陵渡口时,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金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诗人在此渡口感受到身处异地的愁苦。
诗歌鉴赏:
《题金陵渡》是一首典型的唐代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描绘金陵渡口的夜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愁苦。首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以简单明了的方式点出地点,仿佛把读者带入一个真实的场景中。接着的话语“自可愁”暗示了行人的心情,虽然身处美景之中,却因远离家乡而感到忧伤。
“潮落夜江斜月里”描绘了夜晚潮水退去后的宁静,斜月照映在江面上,营造出一种宁谧而又孤独的氛围。最后一句“两三星火是瓜州”用简单的意象勾勒出远处的灯火,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归属感,然而这点微弱的光亮,却与行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普遍的,使读者能够引起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陵津渡小山楼:直接描绘了金陵渡口的景象,地点明确。
- 一宿行人自可愁:行人在此歇宿,心中自然生愁,反映出孤独和思乡之情。
- 潮落夜江斜月里:夜晚的江面,潮水退去,月光斜照,营造出静谧的夜景。
- 两三星火是瓜州:远处的灯火象征着人间烟火气,与孤独形成对比。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尤其是“潮落夜江”和“斜月里”。
- 意象:通过江水、月光、灯火等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情感是孤独与思乡,表达了旅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金陵:象征着故乡的记忆与归属。
- 小山楼:代表旅途的栖息地,同时也隐喻着孤独。
- 潮落、夜江、斜月:营造出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 三星火:象征着远方人们的生活与温暖,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金陵
- C. 成都
-
诗人感到愁苦的原因是什么?
- A. 天气不好
- B. 远离故乡
- C. 饮食问题
-
诗中的“潮落夜江斜月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热闹的夜市
- B. 安静的江河
- C. 烧烤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张祜的《题金陵渡》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与情感,其中《登鹳雀楼》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历史感,而《题金陵渡》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