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白话文翻译
我年少时离开故乡,如今已是老态龙钟再回归,
乡音依旧,却已满头白发。
与孩童相见却互不相识,他们笑着问我这位客人从哪里来。
注释
- 少小:年纪小的时候。
- 离家:离开故乡。
- 老大回:年纪大时返回故乡。
- 乡音:故乡的口音。
- 无改:没有改变。
- 鬓毛衰:鬓发已经衰老,变白。
- 儿童:小孩。
- 相见不相识:见面却不认识。
- 笑问:笑着问。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表现出游子回乡的情感与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与故乡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逸少,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七言诗,尤其以绝句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贺知章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作为一位离乡多年的游子,归乡时却发现自己与故乡的变迁,尤其是与新一代的隔阂,表现出深刻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句,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时间的跨度,表达了从少年离家到老年归来的深刻变化。紧接着“乡音无改鬓毛衰”则体现出即使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故乡的语言依然亲切,但自己的容颜与岁月却已显老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与故乡新一代的隔阂,似乎他已成为了异乡人,孩子们对他的陌生让人感到无奈与悲哀。这种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又有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时间面前的脆弱与无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少小离家老大回:表达了离家多年,年岁已大。
- 乡音无改鬓毛衰:故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自己却老了。
- 儿童相见不相识:与孩童见面却不认识,说明时光已改变。
- 笑问客从何处来:孩童的好奇与陌生感,突显出归乡的失落。
-
修辞手法:
- 对比:作者通过对比“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对人的影响。
- 反问:儿童的询问反映出作者与故乡的陌生,深化了孤独的感受。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游子归乡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少小:象征着青春与希望。
- 乡音:代表着故乡的根与情感。
- 鬓毛衰: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儿童:象征着新生一代的无知与纯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王维
- B. 杜甫
- C. 贺知章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儿童相见不相识”,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亲切
- B. 隔阂
- C. 高兴
- D. 失望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归乡与时光流逝
- D. 旅行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家庭关系,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则更强调故乡与时代的变化。通过比较,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归乡的情感及其背后的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贺知章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