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气谁相问,荒居懒闭门。
剑歌双鬓换,国步寸心存。
漫写当年事,偏惊此日魂。
风流非旧日,有虱对谁扪。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有谁来问候我?
我在这荒凉的居所懒于关门。
我已换了双鬓,仍携剑歌,
心中却仍存着国事的忧虑。
随便写写过去的事,却使我惊醒了如今的灵魂。
往日的风流已不再,今天的我对着虱子自言自语。
注释:
- 秋气:秋天的气息,指的是秋季的寒意和萧瑟。
- 荒居:荒凉的住处,形容生活的孤独和清冷。
- 剑歌:持剑吟唱,表达一种豪情壮志。
- 双鬓:两侧的鬓发,暗示年岁的增长。
- 国步:指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 寸心:寸寸心思,形容内心的忧虑。
- 漫写:随意地写,表达一种无奈。
- 风流:往日的风采和风流韵事。
- 有虱:形容生活中琐碎的小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翰(元代),字季友,号白云,山西人,元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抒发壮志豪情,常常融入历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翰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故人遂初过山居》是一首充满怀旧与感慨的诗作,展示了诗人对往日风流的缅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开头两句通过“秋气”和“荒居”交代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内心的孤寂,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剑歌双鬓换,国步寸心存”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怀,尽管年华已逝,心中仍存着对国家的忧虑。之后的“漫写当年事,偏惊此日魂”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惊讶,仿佛在对比昔日的辉煌与今天的孤独。最后一句“风流非旧日,有虱对谁扪”则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现实的琐碎与无奈,透出一丝自嘲的情绪。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体现了王翰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诗歌在豪放与细腻之间找到了平衡,既有对国家的关心,又不乏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气谁相问:孤独的秋天,没有人关心我的感受。
- 荒居懒闭门:在这荒凉的住所,懒得关上门,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
- 剑歌双鬓换:持剑高歌,虽然鬓发已白,象征着年华的流逝。
- 国步寸心存:心中仍挂念国家的未来,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漫写当年事:随意写下过去的事情,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怀旧。
- 偏惊此日魂:却在此刻感到震惊,似乎现实与往昔形成鲜明对比。
- 风流非旧日:往日的风采已不复存在,感叹时间的无情。
- 有虱对谁扪: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让人无处倾诉。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往日的风流与如今的孤寂,强化了诗人的感慨。
- 比喻:用“剑歌”比喻诗人的豪情壮志。
- 夸张:通过“有虱对谁扪”夸张了生活的烦恼,增添了幽默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晚年的孤独与怀旧,反映了对人生变化的思考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表达了对过往风华的无奈与惋惜,呈现出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气:象征着萧瑟与孤独,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 荒居:代表诗人的孤独生活,暗示内心的空虚。
- 剑歌:象征着勇气与豪情,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双鬓:岁月的标志,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 国步:国家的未来,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气谁相问”意为: A. 秋天的气息很浓
B. 没有人关心我的秋天
C. 秋天的气息让人怀念 -
“剑歌双鬓换”体现了诗人的: A. 年轻
B. 年龄增长和豪情
C. 绝望 -
“漫写当年事,偏惊此日魂”表达了: A. 对过去的遗憾
B. 对现在的震惊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A,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对往昔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对家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翰与李白在豪情与抒怀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翰更注重现实的感受,李白则更倾向于理想化的表达。
- 王翰的《故人遂初过山居》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王翰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困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诗人王翰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