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春暮偶成》

时间: 2025-01-19 18:13:26

水气掩苍扉,萝香织翠微。

洞回云到少,地僻客来稀。

野鸟伤春去,杨花作雪飞。

秪因飘泊久,对此也沾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气掩苍扉,萝香织翠微。
洞回云到少,地僻客来稀。
野鸟伤春去,杨花作雪飞。
秪因飘泊久,对此也沾衣。

白话文翻译:

水气笼罩着青色的门扉,藤萝的香气在青翠的山谷中弥漫。
洞口的云雾飘散得很少,偏僻的地方访客稀少。
野鸟因春天的流逝而飞去,杨花纷飞如雪。
只因为漂泊的时间太长,才对这样的景象感到触动而沾湿衣襟。

注释:

  • 苍扉:青色的门扉,象征着山居的幽静。
  • 萝香:指藤萝花的香气,表现自然之美。
  • 洞回:指山洞的回旋,暗示山中环境的幽静。
  • 地僻:地理位置偏僻,暗示人迹罕至。
  • 伤春:因春天的离去而感到伤感。
  • 杨花:杨树的花絮,春天的象征。
  • 沾衣:沾湿衣服,形容因感动而流泪。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别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春天的感伤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翰,元代诗人,字季凌,号云冈,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风光。

创作背景:

《山居春暮偶成》是王翰在春末时分,隐居山中所作,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士人心态的变化。

诗歌鉴赏:

《山居春暮偶成》通过描绘春末山居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感悟。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水气”和“萝香”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洞回云到少,地僻客来稀”来反映山中的孤寂,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野鸟伤春去,杨花作雪飞”表现了对春天流逝的伤感,这种感伤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失落,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秪因飘泊久,对此也沾衣”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因长时间漂泊而对自然景象产生的深厚情感,甚至感动得泪湿衣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水气掩苍扉:青色的门被水汽笼罩,象征着清新与幽静。
    • 萝香织翠微:藤萝的香气在青翠的山谷间弥漫,表现自然之美。
    • 洞回云到少:山洞回旋,云雾稀少,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
    • 地僻客来稀:偏僻的地方,访客稀少,反映了诗人的孤独。
    • 野鸟伤春去:野鸟因春天的消逝而飞走,体现了对春天的哀伤。
    • 杨花作雪飞:杨树的花絮如雪般飘落,象征春天的结束。
    • 秪因飘泊久:只是因为漂泊的时间太长,感慨万千。
    • 对此也沾衣:对于这样的景象感动得泪湿衣襟,表现情感的深刻。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花比作雪,增强了春天流逝的悲伤感。
    • 拟人:野鸟“伤春”,赋予动物情感,使情景更为生动。
    • 对仗:如“水气掩苍扉,萝香织翠微”,形成和谐的音律。
  3.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水气:象征清新、生命与宁静。
  • 萝香:代表自然的芬芳,体现诗人对田园的向往。
  • 云与山洞:象征幽静,隐居生活的理想。
  • 野鸟与杨花:春天的象征,表现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扉”指的是: A. 红色的门
    B. 青色的门
    C. 白色的门

  2. “杨花作雪飞”中“杨花”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夏天的来临
    C. 冬天的寒冷

  3. 诗人感到“沾衣”的原因是什么? A. 因为雨水
    B. 因为感动
    C. 因为风大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孤独,但更加强调秋天的萧瑟与思乡之情。
  • 杜甫的《春望》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歌选》
  2. 《唐诗三百首》
  3.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