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吹箫图》
时间: 2025-01-03 23:4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月吹箫图
作者: 王翰 〔唐代〕
梧桐月转欲栖鸦,
闲弄参差隔紫霞。
彩凤暗巢长乐树,
金莺偷语上阳花。
斗妆凉露沾钗玉,
簇仗香云绕扇纱。
吹到凉州移别调,
君王亲为按红牙。
白话文翻译
在梧桐树下,月光渐渐明亮,似乎要归巢的乌鸦在飞舞;
我闲适地玩弄着手中的箫,音符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隔着紫色的霞光。
彩凤在长乐树上悄悄栖息,
金莺在阳光花丛中窃窃私语。
清凉的露水沾湿了我的发钗和玉饰,
香云缭绕着我的扇子,轻柔如纱。
我吹奏的曲调传到了凉州,似乎在表达离别的情感,
君王亲自为我调音,轻轻按动红色的牙笛。
注释
- 梧桐:一种树木,古代常被认为是凤凰栖息的地方。
- 欲栖鸦:指乌鸦准备归巢,寓意夜晚来临。
- 参差:形容高低错落。
- 彩凤:传说中的美丽鸟类,象征着吉祥和高贵。
- 长乐树:传说中的长乐树,意指长久快乐的象征。
- 斗妆:指盛装打扮,形容女子的妆饰。
- 凉州:古地名,位于今甘肃,常指边地。
- 红牙:指红色的乐器,象征着音乐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翰,唐代诗人,字子安,号思白,生于盛唐时期。他以诗歌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夜月吹箫图》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文化繁荣之际。诗人在月夜中独自吹箫,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夜月吹箫图》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王翰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月夜的宁静与美丽,结合了音乐和自然的元素。诗中描绘了月光下的梧桐树,给人以沉静的感觉,仿佛听到了箫声在夜空中回荡。诗人通过“彩凤”和“金莺”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诗中“斗妆凉露沾钗玉”的描写,既展现了女子的妆饰之美,又渗透出一丝凉意,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夜晚宁静但内心的情感却是复杂的。最后两句将作品推向高潮,诗人将箫声传达到遥远的凉州,显示了音乐的穿透力和情感的深刻。全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情感,展现了王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梧桐月转欲栖鸦:描绘了月光洒在梧桐树上,夜晚来临,乌鸦准备归巢的情景。
- 闲弄参差隔紫霞:诗人悠闲地吹箫,音符穿梭于紫色霞光之间,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 彩凤暗巢长乐树:彩凤悄然栖息在树上,象征着吉祥与幸福。
- 金莺偷语上阳花:金莺在花丛中轻声细语,表现出鸟语花香的和谐美景。
- 斗妆凉露沾钗玉:清晨的露水沾湿了女子的发钗和玉饰,表露出清新之感。
- 簇仗香云绕扇纱:香云缭绕,轻柔如纱,描绘出一种梦幻的场景。
- 吹到凉州移别调:吹奏的曲调传到凉州,暗示着离别之情。
- 君王亲为按红牙:君王亲自为其演奏,显示出音乐的优雅与尊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音韵之美。
- 拟人:通过“金莺偷语”等表现手法,使得自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情感的细腻刻画。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孤独与思念。
- 月光:代表宁静与思考。
- 彩凤:象征美好、吉祥。
- 金莺:代表温柔与情感交流。
- 凉州:象征离别与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梧桐月转欲栖鸦”,这句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月光
B. 梧桐树
C. 乌鸦
D. 离别 -
诗中的“彩凤暗巢长乐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幸福
C. 忧愁
D. 孤独 -
“君王亲为按红牙”中“红牙”指的是什么?
A. 乐器
B. 珠宝
C. 书籍
D. 花朵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翰的《夜月吹箫图》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描绘了月夜的美丽,但王翰更侧重于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着重于个人的孤独与饮酒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王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