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

时间: 2025-01-01 19:58:36

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

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

茅庐竹径,药井蔬畦,自减风云气。

嚼蜡光阴无味,旁观世态,静掩柴扉。

虽无诸葛卧龙冈,原有严陵钓鱼矶,成趣南园,对榻青山,绕门绿水。

【耍孩儿】穷则穷落觉囫囵睡,消甚奴耕婢织?

荷花二亩养鱼池,百泉通一道青溪。

安排老子留风月,准备闲人洗是非,乐亦在其中矣。

僧来笋蕨,客至琴棋。

【二】青门幸有栽瓜地,谁羡封侯百里?

桔槔一水韭苗肥,快活煞学圃樊迟。

梨花树底三杯酒,杨柳阴中一片席,倒大来无拘系。

先生家淡粥,措大家黄虀。

【三】有一片冻不死衣,有一口饿不死食。

贫无烦恼知闲贵,譬如风浪乘舟去,争似田园拂袖归?

本不爱争名利。

嫌贫污耳,与鸟忘机。

【尾】喜天阴唤锦鸠,爱花香哨画眉。

伴露荷中烟柳外风蒲内,绿头鸭黄莺儿啅七七。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

作者: 马致远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
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
茅庐竹径,药井蔬畦,自减风云气。
嚼蜡光阴无味,旁观世态,静掩柴扉。
虽无诸葛卧龙冈,原有严陵钓鱼矶,
成趣南园,对榻青山,绕门绿水。
耍孩儿穷则穷落觉囫囵睡,
消甚奴耕婢织?
荷花二亩养鱼池,百泉通一道青溪。
安排老子留风月,准备闲人洗是非,
乐亦在其中矣。
僧来笋蕨,客至琴棋。
二青门幸有栽瓜地,谁羡封侯百里?
桔槔一水韭苗肥,快活煞学圃樊迟。
梨花树底三杯酒,杨柳阴中一片席,
倒大来无拘系。
先生家淡粥,措大家黄虀。
三有一片冻不死衣,有一口饿不死食。
贫无烦恼知闲贵,譬如风浪乘舟去,
争似田园拂袖归?
本不爱争名利。
嫌贫污耳,与鸟忘机。
尾喜天阴唤锦鸠,爱花香哨画眉。
伴露荷中烟柳外风蒲内,
绿头鸭黄莺儿啅七七。


白话文翻译:

半生都在逢场作戏,差点误了自己最终的计划。
白发劝我去东篱,西村的环境最适合我隐居。
茅屋竹径和药井蔬菜,能让我淡化世俗的纷争。
在无聊的日子里,我只是在旁观世态,静静地关上柴门。
虽没有诸葛亮和卧龙岗,但有严陵的钓鱼矶,
南园的趣味在于,面对青山,门外环绕着绿水。
孩子们若穷就穷在无所事事的梦中,
何必去担心那些奴仆的耕作和织布?
荷花两亩,养鱼的池塘,百泉流通,汇成一条青溪。
安排让老子享受风月,准备闲人来讨论是非,
乐趣其实就在其中。
僧人来访吃笋蕨,客人到来玩琴棋。
我家门口正好有块瓜地,谁会羡慕封侯的荣耀?
橘子树下的水韭苗长得肥美,快活得像樊迟一样。
梨花树下喝三杯酒,杨柳阴下铺一片席,
随意享受,无拘无束。
我家吃的是淡粥,大家共享黄虀。
三件事一条衣服不冻死,能吃饱的食物不饿死。
贫穷并不烦恼,知道悠闲的珍贵,
就像风浪乘舟而去,
怎么比得上田园轻松归来?
本来就不爱争名利,
嫌弃贫穷让人耳朵不舒服,像鸟儿忘记了机心。
我喜欢天阴时叫唤的锦鸠,爱花香和画眉的声音。
伴着露水荷花间的烟,柳外的风,蒲内的风,
绿头鸭和黄莺儿在歌唱。


注释:

  • 逢场作戏:指在生活中应酬、玩乐,带有消极的意味。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象征隐居之所。
  • 茅庐:草屋,简陋的居所。
  • 诸葛卧龙:指诸葛亮与他的朋友,象征才智和安逸的生活。
  • 严陵:古地名,钓鱼的好地方。
  • 樊迟:汉代名士,寓意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及诗人,生于公元1255年,卒年不详。他以其精湛的戏剧创作和深刻的诗歌而闻名,具有清新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马致远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个人生活与世俗名利的看法,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是马致远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充满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诗人以“半世逢场作戏”开篇,点明了自己对过往生活的感慨,暗示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总结。接着,他提到东篱和西村,表明了他希望归隐于自然、远离繁华的心情。

整首诗使用了大量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茅庐、竹径、荷花等,营造出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嚣的愿望。尤其是“贫无烦恼知闲贵,譬如风浪乘舟去”,更是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对比中,诗人展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和世俗生活的无趣,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无所谓。诗尾处的“爱花香哨画眉”,更是将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乐趣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世逢场作戏:回顾一生,发现大部分时间都在应酬、玩乐。
  • 险些儿误了终焉计:几乎误了自己的人生规划。
  • 白发劝东篱:年长者的劝告,向东边隐居。
  • 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西村的环境更适合老年人隐居。
  • 茅庐竹径:描绘隐居环境的宁静。
  • 药井蔬畦,自减风云气:远离纷争,淡化世俗气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对比鲜明。
  • 比喻:将人生比作“逢场作戏”,突显轻松态度。
  • 拟人:如“鸟忘机”,赋予鸟类人性化的特征,表达无忧无虑的心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篱:象征隐逸的生活。
  • 茅庐:简朴的生活。
  • 荷花:自然美的象征。
  • 青山绿水:理想的生活环境。
  • 梨花树:欢乐和饮酒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篱”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热闹
    • B. 隐居生活
    • C. 名利追求
    • D. 旅游景点
  2. 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厌倦
    • C. 无所谓
    • D. 热爱
  3. 下列哪项是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

    • A. 书籍
    • B. 荷花
    • C. 马车
    • D. 金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马致远 vs. 陶渊明

  • 马致远的《般涉调·哨遍》强调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而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但马致远更关注个人的内心宁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马致远与元代杂剧的艺术》

相关诗句

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下一句是什么

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上一句是什么

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下一句是什么

茅庐竹径,药井蔬畦,自减风云气。上一句是什么

茅庐竹径,药井蔬畦,自减风云气。下一句是什么

嚼蜡光阴无味,旁观世态,静掩柴扉。上一句是什么

嚼蜡光阴无味,旁观世态,静掩柴扉。下一句是什么

虽无诸葛卧龙冈,原有严陵钓鱼矶,成趣南园,对榻青山,绕门绿水。上一句是什么

虽无诸葛卧龙冈,原有严陵钓鱼矶,成趣南园,对榻青山,绕门绿水。下一句是什么

【耍孩儿】穷则穷落觉囫囵睡,消甚奴耕婢织?上一句是什么

【耍孩儿】穷则穷落觉囫囵睡,消甚奴耕婢织?下一句是什么

荷花二亩养鱼池,百泉通一道青溪。上一句是什么

荷花二亩养鱼池,百泉通一道青溪。下一句是什么

安排老子留风月,准备闲人洗是非,乐亦在其中矣。上一句是什么

安排老子留风月,准备闲人洗是非,乐亦在其中矣。下一句是什么

僧来笋蕨,客至琴棋。上一句是什么

僧来笋蕨,客至琴棋。下一句是什么

【二】青门幸有栽瓜地,谁羡封侯百里?上一句是什么

半世逢场作戏,下一句是什么

险些儿误了终焉计。上一句是什么

险些儿误了终焉计。下一句是什么

白发劝东篱,上一句是什么

白发劝东篱,下一句是什么

西村最好幽栖,上一句是什么

西村最好幽栖,下一句是什么

老正宜。上一句是什么

老正宜。下一句是什么

茅庐竹径,上一句是什么

茅庐竹径,下一句是什么

药井蔬畦,上一句是什么

药井蔬畦,下一句是什么

自减风云气。上一句是什么

自减风云气。下一句是什么

嚼蜡光阴无味,上一句是什么

嚼蜡光阴无味,下一句是什么

旁观世态,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