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担挑山头月,斧磨石上苔。
且做樵夫隐去来。
柴,买臣安在哉?
空岩外,老了栋梁材。
白话文翻译:
在山顶挑着月光,斧头在石头上磨出青苔。
且让我做一个隐居的樵夫,
柴火的买臣现在在哪里呢?
空荡的山岩之外,老去的栋梁木材。
注释:
- 担挑:指用担子挑东西。
- 山头:山的顶端。
- 月:指明月,象征清幽的自然。
- 斧磨石上苔:用斧头磨石头,石头上长着青苔,表现出岁月的痕迹。
- 樵夫:砍柴的人,隐喻隐居生活。
- 柴:柴火,指生活的基本需求。
- 买臣:古代一种职业,负责购买柴火的人。
- 空岩:空荡的山岩,代表寂寞和孤独。
- 栋梁材:建筑用的木材,此处象征年华的消逝与价值的流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致远,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和诗人,字千里,号千里外,生于元代中期。他是元代杂剧的重要代表,作品以清新脱俗、深刻的生活感悟著称。
创作背景:
《金字经·樵隐》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士人失落的背景下,马致远通过樵夫的隐退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深刻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无奈与追求。
诗歌鉴赏:
《金字经·樵隐》是一首充满自然美与人生态度的诗作。诗的开头“担挑山头月,斧磨石上苔”,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林场景,月光洒在山头,斧头在石头上磨出青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描绘樵夫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的逃避,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
接下来的“且做樵夫隐去来”,更是直接表明了诗人的生活选择,隐喻着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情世故的淡泊。他对柴火买臣的提问“安在哉?”则反映出对物质生活的思考与对生活哲学的追求。
最后一句“空岩外,老了栋梁材”,不仅表达了对年华流逝的感慨,还通过栋梁材的老去,象征着曾经的荣耀与价值的消逝,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真挚,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元代士人的孤独与追求,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担挑山头月:描绘诗人在山顶挑着月光,暗示他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享受着宁静和安详。
- 斧磨石上苔:用斧头磨石头,石头上长满苔藓,象征着岁月的积淀和自然的力量。
- 且做樵夫隐去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樵夫象征着朴素与自然。
- 柴,买臣安在哉?:质疑物质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对生活状态的反思。
- 空岩外,老了栋梁材:感慨年华流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比作清幽的生活,表现出诗人的理想境界。
- 拟人:青苔似乎在诉说时间的故事,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柴,买臣安在哉?”,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宁静和清雅,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斧、石、苔: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岁月的痕迹。
- 樵夫:隐喻简朴的生活和对世俗的超脱。
- 栋梁材:象征着年华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樵夫”最能代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a) 追求名利
b) 隐居自然
c) 官场生涯
答案:b -
“斧磨石上苔”中的“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石头的颜色
c) 时间的印记
答案:a -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反思? a) 物质生活
b) 官场权力
c) 自然生态
答案:a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维《山中问答》: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隐逸生活的追求,但更加侧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 陶渊明《归园田居》: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强调自然的纯朴与宁静,二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马致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