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归。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山岭的顶端写下我的名字,但不与杨树的叶子相交,也不再有归来的言语。我的兄弟们各自折下一枝桂花,依旧在山岭的顶端相互映衬着飞舞。
注释:
- 岭头:山的顶端。
- 题姓字:写下自己的名字。
- 不穿:不与……相交。
- 杨叶:杨树的叶子,象征归乡的路途。
- 不言归:不再说要回家的话。
- 弟兄:兄弟。
- 桂:桂花,象征思念和美好。
- 联影飞:彼此相映,飞舞在山岭之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藻(约公元760-820年),唐代诗人,字仲远,号子超,福建人。林藻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其诗风具有典雅、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林藻身处隐居生活时,表达了他对兄弟间深厚情谊的怀念,以及对归乡的向往。诗中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梨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际关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曾向岭头题姓字”,让人感受到一股怀旧的情绪,诗人曾在岭头留下自己的痕迹,却又对归乡之事不再言语,暗示着他对过往的沉思与对现实的无奈。
在“弟兄各折一枝桂”中,桂花象征着高洁和团圆,兄弟们的相聚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欢愉,而是深厚感情的体现。最后一句“联影飞”则将这种情感升华,兄弟情谊在岭头的影子中交融,仿佛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共鸣。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体现了唐代诗人的细腻情感与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向岭头题姓字:表达了诗人曾经在山岭留下的痕迹,暗示对过往的怀念。
- 不穿杨叶不言归:杨叶象征归乡路,暗示诗人已不再提及归乡,反映其孤独感。
- 弟兄各折一枝桂:兄弟间的情谊,象征着团圆和思念。
- 还向岭头联影飞:影子交融,象征兄弟间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题姓字”和“不言归”形成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桂花象征着美好与团圆,体现了诗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 意象:岭头、桂花等自然意象,与诗人情感深度结合,构成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兄弟情与归乡思绪展开,体现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表达了他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头:象征着思念和回忆的地方。
- 桂花:象征着高洁的情谊和团圆的美好。
- 影: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梨岭》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林藻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桂花象征什么?
- A. 归乡
- B. 思念与美好
- C. 悲伤
-
“不穿杨叶不言归”中的“杨叶”象征什么?
- A. 家乡
- B. 归乡之路
- C. 兄弟
答案:
- B. 林藻
- B. 思念与美好
- B. 归乡之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但视角更为宏大,情感更为深沉。
- 《静夜思》:以月光引发思乡之情,情感细腻,表达了个人对故乡的浓厚思念,与《梨岭》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唐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