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楼》

时间: 2025-01-14 01:50:04

旌旗袅袅入随州,江涨祥烟散复收。

黄耳不来家信远,西风肠断白云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云楼
作者: 刘秉恕 〔元代〕
旌旗袅袅入随州,
江涨祥烟散复收。
黄耳不来家信远,
西风肠断白云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旌旗在随州飘扬,江水上涨,祥和的烟雾弥漫又逐渐散去。黄耳(指朋友或亲人)不来,音信遥远,西风吹来,令人心痛的情感在白云楼上蔓延。

注释:

  • 旌旗:指军旗或标志,表示军队的威武和气势。
  • 随州:地名,古代的一个州,今湖北省随州市。
  • 江涨:江水上涨,象征着情势的变化。
  • 祥烟:祥和的烟雾,寓意吉祥的气氛。
  • 黄耳:古时对朋友或亲人的称呼,意指音信。
  • 西风:秋风,象征着孤独与离别。
  • 肠断:形容心情极度悲痛,肠子都要断了。
  • 白云楼:指诗人所处的楼阁,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典故解析:

“黄耳”一词在古代文人中常用作对友人的亲切称呼,通常代表着深厚的友情或亲情。诗中提到的“白云楼”可能借用了古代山水诗中的意象,象征着诗人所处的高远之地,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烦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秉恕,元代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时值社会动乱,诗人身处远方,思念故乡与友人,表达了对家信的渴望和对离别的伤感。

诗歌鉴赏:

这首《白云楼》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的“旌旗袅袅入随州”,描绘出一种庄严与气势,仿佛在暗示着某种历史事件或战事的发生。随州作为地名,承载着诗人对家乡的情感。接着“江涨祥烟散复收”,诗人利用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心情的波动与不安。江水上涨,寓意着即将来临的变故,而祥烟的消散则暗示着希望的渺茫。

“黄耳不来家信远”,这一句令人在孤独中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朋友的音信杳无,诗人对友情的渴望愈显强烈。最后一句“西风肠断白云楼”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西风带来的不仅是秋的凉意,还有无尽的思念与苦楚。白云楼作为一个隐喻,象征着诗人心灵的栖息地,同时也是思念与忧伤的集中体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故乡、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旌旗袅袅入随州:描绘出战事或来访的情景,昭示着一种庄严气氛。
    • 江涨祥烟散复收:自然的变化与人心的波动形成对照,表达出诗人的忧虑。
    • 黄耳不来家信远:突显孤独与对家乡、友情的渴望。
    • 西风肠断白云楼:以西风作为情感的象征,增强了思念的悲凉。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西风”比喻思念与离愁。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露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展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旌旗:象征着权力与荣耀,同时也带有战乱的隐喻。
  • 江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黄耳:代表着亲密的情感与友情的缺失。
  • 西风:象征着孤独与离别的感伤。
  • 白云楼: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栖息地,承载着思念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旌旗袅袅入随州”中的“旌旗”指什么?

    • A. 朋友
    • B. 军旗
    • C. 书信
  2. 诗中提到的“黄耳”指的是?

    • A. 亲友的音信
    • B. 一种鸟类
    • C. 诗人的名字
  3. “西风肠断白云楼”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忧伤
    • C. 快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
  2. 李白《月下独酌》
  3.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民生的苦难,而刘秉恕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研究》
  2.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诗词典》

以上是对《白云楼》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