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送芾煌返蜀》
时间: 2025-01-01 16:0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宇催归去。正长安枇杷结子,绿杨飞絮。同学英才多不贱,子又群中钟吕。肆雄辨折冲尊俎。同是浮萍飘大海,莽征途无意还相遇。天下事,多如许。群雄逐鹿忙争据。惨中原干戈水火,可怜焦土。衽席苍生男子事,肯把千秋自误。但行矣何须凝伫。愧我庸庸徒哺啜,只随人俯仰谋升黍。祝子去,功名树。
白话文翻译:
杜宇催促归去。正是长安的枇杷结子之时,绿杨飞絮随风飘舞。同学中英才众多,子在群中如钟吕(钟子期与吕洞宾)。英雄辩论,折冲尊俎(比喻在权力中心争夺)。我们同为浮萍,漂泊大海,茫茫征途上无意重逢。天下事务,真是如此。群雄竞逐,忙于争夺。可怜的土地经历了水火之灾,焦土满目。苍生的命运,都是男子所为,谁肯把千秋事业自误呢?但行吧,何必停留。惭愧我平庸如草,只随人间浮沉谋求升迁。祝你离去,愿你成就功名。
注释:
- 杜宇:传说中的一种鸟,寓意催促,常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现今的西安,以繁华著称。
- 钟吕:钟子期(古琴名家)与吕洞宾(道教名士),象征志趣相投的朋友。
- 折冲尊俎:形容参与权力斗争或政治斗争。
- 浮萍:比喻漂泊无依,缺乏目标。
- 苍生:指普通百姓,众生。
- 升黍: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杏佛(1870-1920),字子安,号杏佛,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诗人。生于浙江,曾任职于多地,诗词风格上承古韵,善于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与无奈。诗中对功名的思考与对世事的批判,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渺小。
诗歌鉴赏:
《贺新凉 送芾煌返蜀》是一首充满感情与思考的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诗人表现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杜宇催归去”引入,渲染了离别的气氛,随即提到长安的景色,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而后,诗人通过同学英才的提及,表达对友人前程的期待与美好祝愿。
在“同是浮萍飘大海”中,诗人用浮萍比喻人生的无常,强调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接下来的“天下事,多如许”,则是对当时社会乱象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战争与焦土的描绘,反映了对苍生命运的关切。最后,诗人自谦地表达了自己平庸的心态,虽心有不甘但又无力改变现实,体现出一种深刻的自省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添了诗的韵味与深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杜宇催归去:鸟儿的鸣叫催促着离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必要。
- 正长安枇杷结子,绿杨飞絮:描绘长安的美丽景色,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同学英才多不贱:同学间人才辈出,表达对友人的赞美。
- 子又群中钟吕:比喻友人如钟吕般珍贵,强调友谊的深厚。
- 肆雄辨折冲尊俎:描绘政治斗争的激烈,反映社会竞争的现状。
- 同是浮萍飘大海:以浮萍自喻,表达对人生漂泊无依的感慨。
- 莽征途无意还相遇:在茫然的道路上,不期而遇,暗示命运的无常。
- 天下事,多如许:世事纷繁复杂,感叹人间的各种纷争。
- 群雄逐鹿忙争据:比喻各路英雄争夺权力,社会竞争的激烈。
- 惨中原干戈水火,可怜焦土:描绘战争给土地带来的破坏,表达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 衽席苍生男子事,肯把千秋自误:感叹世事与男子命运的交织,质问谁愿意自误。
- 但行矣何须凝伫:劝友人勇往直前,不必停留。
- 愧我庸庸徒哺啜:自谦自己平庸,未能成就伟业。
- 只随人俯仰谋升黍:无奈随波逐流,追逐世俗的名利。
- 祝子去,功名树:祝福友人前程似锦,成就功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萍”比喻人生的漂泊。
- 对仗:如“惨中原干戈水火,可怜焦土”,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排比:通过一系列描述,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友谊、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祝福,同时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反思,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宇:象征离别与催促。
- 长安枇杷:代表故乡的美好与温馨。
- 浮萍:象征人生的漂泊与无依。
- 苍生:代表普通人民的苦难与命运。
- 焦土:象征战争带来的惨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时光
B. 离别与催促
C. 友谊 -
诗中提到的“浮萍”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人生的无常
B. 自由自在
C. 富贵荣华 -
诗人对友人送别时的心情是? A. 高兴
B. 伤感与祝福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杨杏佛的《贺新凉 送芾煌返蜀》更侧重于对友谊与社会现实的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层次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精选》
- 《杨杏佛传记》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