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愁诉与谁同。小园中。耐得花开愁雨又愁风。春虽去。教鹃语。莫匆匆。多少残英犹恋夕阳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幽深的愁苦,不知道要向谁倾诉。在小园中,看着花开,却又忍受着愁雨和愁风。虽然春天已经离去,但杜鹃鸟的叫声依然在耳边回响,不必急于离去。还有多少残花依旧眷恋着夕阳的余辉。
注释:
- 幽愁:深沉的忧愁,难以言表的悲伤。
- 小园:指小花园,象征着私密的生活空间。
- 耐得:忍受,能够耐心地承受。
- 愁雨愁风:指因天气变化而引发的忧愁。
- 鹃语:指杜鹃鸟的叫声,常与悲伤的情绪相关。
- 匆匆:急促,匆忙。
- 残英:凋零的花瓣,象征美好的事物已逝去。
- 夕阳红:夕阳的美丽色彩,象征着即将逝去的美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杜鹃”常常与悲伤、离别相关,古人常以杜鹃的鸣叫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杜鹃鸟在春天叫声凄婉,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熊湘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文人世家,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擅长抒情,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作者在小园中体味春天的离去与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小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愁。首句“幽愁诉与谁同”开篇直入主题,展现出深深的孤独感。小园象征了一个私密而又封闭的空间,诗人在此静静思索,面对的是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忧虑。诗中对“花开愁雨又愁风”的描绘,生动而形象,表现出春天的美丽与随之而来的忧伤。尽管春天已经离去,但杜鹃的叫声仍在耳边回荡,让人不禁驻足留念。结尾的“多少残英犹恋夕阳红”则将整个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依恋与不舍。全诗虽短,但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愁诉与谁同:表达了孤独和无处倾诉的无奈。
- 小园中:设置场景,暗示个人的内心世界。
- 耐得花开愁雨又愁风:描绘自然的美丽与忧愁交织的情感。
- 春虽去:指失去的美好时光。
- 教鹃语:杜鹃的叫声似乎在提醒作者,增添了悲伤的氛围。
- 莫匆匆:劝诫自己不要急于离去,要珍惜当下。
- 多少残英犹恋夕阳红: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开与人的情感相联系。
- 拟人:杜鹃的叫声被赋予情感,成为表达忧愁的媒介。
- 对仗:如“愁雨又愁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园:象征私密与内心的宁静。
- 花开:代表美好的事物。
- 杜鹃:象征离别与悲伤。
- 夕阳红:象征即将消逝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愁诉与谁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
诗中提到的“残英”指的是什么?
- A. 新开的花
- B. 凋零的花瓣
- C. 绿叶
- D. 枯枝
-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夏天的阳光
- B. 秋天的丰收
- C. 春天的花开
- D. 冬天的雪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但侧重于爱情的失落。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沉重思考,情感更为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傅熊湘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