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莲意从来苦,秋怀待掩难。
寻思只欲永相瞒。
及至相逢翻被细猜看。
远沽应无价,凌波亦是仙。
月明兰影自娟娟。
笑任侵阶凉露一团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苦涩情感的隐秘与难以掩饰的心境。莲花的意境总是带有苦涩,秋天的思绪难以掩盖。作者内心希望能够永远隐藏这些情感,但在相遇时却又忍不住让人细细揣摩。远处的美好如同无价之宝,踏水而行的身影宛若仙子。明亮的月光下兰花的影子轻柔而美丽,笑看那凉露悄然侵袭阶梯,宛如一团团的珠子。
注释:
- 莲意:指莲花的意境,莲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有高洁而苦涩的象征意义。
- 秋怀:秋天的思绪,通常象征着忧伤和思念。
- 相瞒:隐瞒、掩饰。
- 细猜看:细致地揣摩、猜测。
- 凌波:踏波而行,形容轻盈的步伐,常用来形容美人的姿态。
- 仙:仙女,常用于形容超凡脱俗的女性。
- 兰影:兰花的影子,象征着清雅和高洁。
- 凉露:清晨的露水,通常给人清新和凉爽的感觉。
典故解析:
-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莲花象征着高洁和纯净,同时也常常与苦涩的情感相联系。
- 月明:月亮常常象征着思念与孤独,古人常在月下吟唱,抒发相思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茅于美(1866年-1954年),字君德,号天保,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词多受传统文化影响,并融入个人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茅于美的创作高峰期,反映了他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秋天这一季节,常引发人们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通过莲花与秋天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反复提到的“苦”字,暗示了情感的隐秘与无奈。莲花的高洁与秋天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永恒的爱情,但又清楚地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在相逢时,细腻的情感总是被猜测与揣摩,这种微妙的情感变化让人感到无奈。随后,诗中提到的“远沽应无价”,更是表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仿佛这些情感是无价之宝。在凌波的意象中,诗人将自己与美的事物相连,描绘出一种超凡的境界。此外,月明之下的兰影更为这首诗增添了一份清幽而婉约的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蕴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莲意从来苦”:莲花的意象带来的是苦涩的情感。
- “秋怀待掩难”:秋天的思绪难以掩饰,暗示心理的挣扎。
- “寻思只欲永相瞒”:内心希望能够永远隐藏这些情感。
- “及至相逢翻被细猜看”:在相遇时,这些情感却暴露无遗。
- “远沽应无价”:美好的事物是无价的,寓意珍惜。
- “凌波亦是仙”:形容美人如仙子般轻盈。
- “月明兰影自娟娟”:在月光下,兰花的影子显得柔美。
- “笑任侵阶凉露一团团”:笑对清晨的露水,象征着一种洒脱与自然。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莲的苦涩,表现内心的无奈。
- 拟人:兰影自娟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展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情感的隐秘、秋天的思绪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展开,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体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美好。
意象分析:
- 莲:象征着高洁与苦涩,反映诗人内心的矛盾。
- 秋:秋天常带有忧伤的情感,象征思念与孤独。
- 月:月亮象征思念与清幽的境界。
- 兰:代表优雅与清高,增添了诗的美感。
- 露:象征清新与自然,带来一种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友情
- B. 爱情
- C. 亲情
- D. 自然
- 答案:B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填空题:
- 诗中提到“莲意从来苦”,这里的“莲”象征着___。
- 答案:高洁与苦涩。
-
判断题:
- 诗中提到的“月明兰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A. 对
- B. 错
-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月明兰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茅于美的《南歌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与思念的细腻描绘,但前者更显苦涩,后者则多了一份温柔与婉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入门》
- 《茅于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