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身慵难勉强,性拙易迟回。
布被辰时起,柴门午后开。
忙驱能者去,闲逐钝人来。
自喜谁能会,无才胜有才。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我身体懒惰,难以勉强自己,性情笨拙,反应迟钝。早晨在被子里赖床,直到下午才打开柴门。忙碌地把能干的人赶走,反而吸引了那些迟钝的人来。我自得其乐,谁能理解我呢?无才之人胜过有才之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慵:懒惰。
- 勉强:勉力去做。
- 拙:笨拙。
- 迟回:反应慢,迟钝。
- 布被:指铺床的被子。
- 辰时:指早晨,通常是指7点到9点。
- 柴门:用柴火的门,象征家居。
- 忙驱:忙着驱赶。
- 能者:能干的人。
- 闲逐:空闲时追逐。
- 自喜:自己高兴。
- 会:理解。
- 无才:没有才华。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独特思考,表现出一种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著称,作品内容涵盖社会、人生、情感等多个方面。他致力于诗歌的通俗化,使得诗歌更易为大众接受。
创作背景: 《自喜》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在这一阶段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雨,心态逐渐趋于平和。他在此诗中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坦然接受,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歌鉴赏
《自喜》是白居易对自己性情的真实写照,表现了他对自身懒惰与笨拙的坦然接受。诗中使用了简单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懒散的生活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身慵难勉强,性拙易迟回”的自我反省,另一方面则是对世俗忙碌的嘲讽。诗人似乎在说,时间从早到晚都在流逝,而他却依然选择自得其乐。
“忙驱能者去,闲逐钝人来”句,揭示了白居易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在追求功利的社会中,能干的人往往被迫忙碌,而那些不求上进、迟钝的人反而被接纳。这一现象引发了诗人的思考与自省,最终表达出他“无才胜有才”的自我慰藉,提示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真实,而非外在的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慵难勉强:我身体懒惰,难以勉强自己起床。
- 性拙易迟回:我的性情笨拙,反应慢。
- 布被辰时起:早晨躲在被子里不愿起。
- 柴门午后开:直到下午才打开门。
- 忙驱能者去:忙着把能干的人赶走。
- 闲逐钝人来:反而吸引了迟钝的人。
- 自喜谁能会:我自得其乐,谁能懂我?
- 无才胜有才:无才之人胜过有才之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忙驱能者去,闲逐钝人来”,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描述自己懒惰的状态,夸大了生活的惰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作者对自我性情的接受与对世俗价值的反思,强调内心的自得与宁静,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被:象征懒散的生活态度。
- 柴门:象征家庭与安宁。
- 能者与钝人:分别代表社会的成功与失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忙碌追求成功
- B. 自得其乐
- C. 愤世嫉俗
- D. 强烈自卑
-
“身慵难勉强”中的“慵”字是什么意思?
- A. 思考
- B. 懒惰
- C. 快乐
- D. 努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 白居易其他作品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探讨生命的无常。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王维的《终南山》,两首诗都涉及对生活的反思,但王维更偏向于自然与宁静,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对自身状态的接受与嘲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