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其二 戏作女儿词》

时间: 2025-01-06 15:12:54

十样耽眉癖,三年学步痴。

新来样子脱西施。

便教名花自对、也相思。

鬟髻堪钗玉,衣裳足绣丝。

未窥帘幕少人知。

可奈年年不嫁、损春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样耽眉癖,三年学步痴。
新来样子脱西施。
便教名花自对也相思。
鬟髻堪钗玉,衣裳足绣丝。
未窥帘幕少人知。
可奈年年不嫁损春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愁苦。她有十种妩媚的姿态,三年中学会了走路的稚气。如今的她仿佛脱离了西施的容颜,连名花也因她而对她生出相思之情。她的发髻如同钗玉般华美,衣裳则绣有丝线。可惜的是,鲜有人知她的美丽与才情,年复一年,她却始终未能嫁人,损耗了春光。

注释:

  • 耽眉癖:指的是女子因美丽而沉迷于眉目之间的妩媚。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绝世的美丽。
  • 名花:比喻美丽的女子。
  • 鬟髻:古代女子的发髻。
  • 钗玉:形容发饰的华美。
  • 绣丝:指精致的绣花。
  • 帘幕:窗帘,指生活空间的隐秘。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因其美貌而成为历史上的象征。诗人在此引用西施,是在强调女主角的绝世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石麒,明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常以女性为题材,描写她们的美丽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风气变化,女性地位逐渐提升,但仍然面临婚姻的束缚,诗人通过这首诗体现了对女性美丽与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 其二 戏作女儿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开头的“十样耽眉癖”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多种妩媚,而“三年学步痴”则暗示了她的青春和稚气,仿佛在告诉读者她的成长与变化。而“新来样子脱西施”一句,不仅展现了她的美丽,更增加了一层对比,暗示她的美丽是独特的,甚至超越了传统的美人标准。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鬟髻堪钗玉,衣裳足绣丝”进一步突显了她的华丽与优雅,使得整个意象更加丰满。然而,诗的最后几句却暗含了深深的惋惜和无奈,女子虽美丽动人,但却未能如愿以嫁,年年岁岁,损耗了春光。这样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悲剧感,既有青春的美好,又有命运的无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样耽眉癖:形容女子有十种妩媚的姿态,暗示她的美丽。
  2. 三年学步痴:指她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举止的优雅,透露出她的稚嫩与无知。
  3. 新来样子脱西施:强调她的独特美,已超越古代的美人。
  4. 便教名花自对也相思:暗示她的美丽让其他女子也感到自愧不如。
  5. 鬟髻堪钗玉:描绘她的发饰华美,展现她的高贵气质。
  6. 衣裳足绣丝:形容她的衣服精致,进一步渲染她的美丽。
  7. 未窥帘幕少人知:她的美丽却鲜有人知,暗含孤独之感。
  8. 可奈年年不嫁损春时:她的青春随着年华流逝而无法嫁人,感叹命运的不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貌比作西施,强调其绝世之美。
  • 对仗:如“鬟髻堪钗玉,衣裳足绣丝”,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夸张:如“十样耽眉癖”,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美丽。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女子的美丽与未嫁的命运为主线,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其命运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女子的妩媚与吸引力。
  • 西施:代表传统美的极致。
  • 鬟髻:体现古典女性的优雅与华贵。
  • 春时:象征美好的青春与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施”象征什么?

    • A. 绝世美丽
    • B. 忧伤情感
    • C. 婚姻幸福
    • D. 生活富裕
  2. “年年不嫁损春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爱情的渴望
    • B. 对青春的怀念
    • C. 对婚姻的无奈
    • D. 对美丽的自信

答案:

  1. A. 绝世美丽
  2. C. 对婚姻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徐石麒的《南歌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女性情感,但李清照更加直接,徐石麒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