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边风万里来,忽聚土城口。 土城无人行,独客倚衰柳。 惊沙何冥冥,古树临荒戍。 身是太平人,愁见沙漠路。
白话文翻译
边疆的风从万里之外吹来,突然聚集在土城口。 土城周围没有人行走,孤独的旅人依靠着枯萎的柳树。 惊起的沙尘多么昏暗,古老的树木靠近荒废的哨所。 我本是生活在太平时代的人,忧愁地看着那沙漠中的道路。
注释
- 边风:指边疆的风。
- 土城:古代边疆的防御工事。
- 独客:孤独的旅人。
- 衰柳:枯萎的柳树。
- 惊沙:被风吹起的沙尘。
- 冥冥:昏暗的样子。
- 荒戍:荒废的哨所或军营。
- 太平人:生活在太平时代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祯卿(1479-1511),明代文学家,字昌谷,江苏吴县人。他的诗风清新,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创作于他游历边疆时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明代虽然相对太平,但边疆仍有战事和不安。诗人可能是在游历或因公务到达边疆,感受到了边疆的荒凉和孤独,从而写下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对边疆不安的忧虑。诗中“边风万里来”和“惊沙何冥冥”描绘了边疆的恶劣环境,而“土城无人行”和“独客倚衰柳”则突出了孤独和荒凉的氛围。最后两句“身是太平人,愁见沙漠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边疆不安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边风万里来:边疆的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象征着边疆的遥远和荒凉。
- 忽聚土城口:风突然聚集在土城口,增强了边疆的荒凉感。
- 土城无人行:土城周围没有人行走,突出了孤独和荒凉。
- 独客倚衰柳:孤独的旅人依靠着枯萎的柳树,增强了孤独感。
- 惊沙何冥冥:被风吹起的沙尘昏暗,描绘了边疆的恶劣环境。
- 古树临荒戍:古老的树木靠近荒废的哨所,增强了荒凉感。
- 身是太平人:诗人自述生活在太平时代,与边疆的荒凉形成对比。
- 愁见沙漠路:忧愁地看着沙漠中的道路,表达了对边疆不安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拟人:“边风万里来”和“惊沙何冥冥”中的“来”和“惊”赋予了风和沙尘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比:“身是太平人”与“愁见沙漠路”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的珍惜和对边疆不安的忧虑。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对边疆不安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风:象征边疆的遥远和荒凉。
- 土城:象征边疆的防御和孤独。
- 衰柳:象征孤独和荒凉。
- 惊沙:象征边疆的恶劣环境。
- 古树:象征历史的沧桑和荒凉。
- 沙漠路:象征边疆的不安和危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边风万里来”中的“边风”指的是什么? A. 边疆的风 B. 城市的风 C. 海边的风 D. 山间的风
-
诗中“独客倚衰柳”中的“独客”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其他旅人 C. 边疆的居民 D. 士兵
-
诗中“身是太平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边疆的向往 B. 对和平的珍惜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孤独的享受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凉州词》:同样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孤独。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之涣《凉州词》与徐祯卿的《土城》都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但王之涣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边疆风光的赞美,而徐祯卿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边疆不安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徐祯卿的多首诗作。
- 《明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