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咏杜若诗
原文展示
生在穷绝地。岂与世相亲。不顾逢采撷。本欲芳幽人。
白话文翻译
杜若生长在荒僻的地方,怎会与世俗相亲近呢?不在乎被人采摘,我本是想要保持淡雅的性情。
注释
- 杜若:一种生长在湿地的植物,常用于制香和药材,象征着清雅和孤独。
- 穷绝地:指极为偏僻、荒凉的地方。
- 岂与世相亲:难道能够与世俗的人亲近吗?表达杜若的孤傲。
- 逢采撷:遇到被人采摘,指被人所关注或利用。
- 芳幽人:指的是追求清雅、隐居的人,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杜若在古代常被视为高洁、孤傲的象征,常与隐逸、清雅的士人相联系。此诗表现了杜若的孤独与清高,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拒绝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歌和骈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朝时期,正值士人追求隐逸与清高的风气盛行。沈约通过杜若的形象,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咏杜若诗》通过对杜若生长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其孤独而高洁的品格。诗的开头便以“生在穷绝地”引入,直白地表达了杜若所处的荒凉境地,象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接下来的“岂与世相亲”则进一步强调了杜若的孤傲,拒绝了与世俗的亲近,表现出一种对清雅生活的追求。
而“不顾逢采撷”则传达出一种无所谓被人利用或关注的洒脱,表明了杜若对外界评价的淡然。最后一句“本欲芳幽人”则将诗意升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隐士情怀与对世俗的超脱。
全诗结构简洁而意蕴深厚,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现了沈约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情感体验。杜若作为诗的象征,其清幽、孤傲的特性,恰如沈约对生活的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在穷绝地:杜若生长在偏僻的地方,暗示其不受外界影响。
- 岂与世相亲:表现杜若的孤傲,强调与世俗的疏离。
- 不顾逢采撷:指杜若不在乎被人采摘,象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 本欲芳幽人:表达诗人希望追求清雅、隐逸的生活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杜若比喻成隐逸的高洁士人,强调其孤傲特质。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 象征:杜若象征隐逸与清高,表达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沈约对世俗生活的拒绝与对清静、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若:象征孤高、清雅。
- 穷绝地:象征荒凉、无依。
- 芳幽人:象征隐士、追求宁静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若生长在哪种环境中?
- A. 繁华街市
- B. 穷绝地
- C. 花园
- D. 山顶
-
诗中“岂与世相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世俗的依赖
- B. 对世俗的拒绝
- C. 对世俗的向往
- D. 对世俗的无所谓
-
“本欲芳幽人”中的“芳幽”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热闹的人
- B. 清雅、隐逸的人
- C. 富贵的人
- D. 游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月下独酌》(李白):追求孤独与内心宁静。
诗词对比
- 《咏杜若诗》与《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孤独的追求,但前者更强调自然与隐逸,后者则是对酒与月的寄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沈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