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萨天锡韵题铁塔寺壁》

时间: 2025-01-06 04:26:17

平生谢太傅,胜日得重临。

地势吞吴尽,江流入楚深。

金汤非旧国,栋宇尚青林。

野露漙黄菊,独为游子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谢太傅,胜日得重临。
地势吞吴尽,江流入楚深。
金汤非旧国,栋宇尚青林。
野露漙黄菊,独为游子吟。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中曾拜访过谢太傅,今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再次来到这里。
这地方的地势将吴国的历史抹去,江水流淌得更加深邃,汇入楚地。
如今这里的富贵已不是昔日的国家,建筑依然环绕在青翠的树林中。
野外的露水滋润着黄菊,似乎在为远游的游子歌唱。

注释:

  • 太傅:古代官职,负责教育皇子,地位崇高。
  • 胜日:阳光明媚的日子。
  • 吞吴尽:指地势将吴国的历史吞没。
  • 金汤:比喻富饶的地方,非昔日的国家。
  • 栋宇:指房屋、建筑。
  • :滋润,潮湿。
  • 游子:远行的游子,寓意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 谢太傅:可能指的是南朝的谢安,因其德行和才华而受到人们景仰。提到他,意味着对文化和历史的怀念。
  • 吴与楚:吴国与楚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个诸侯国,诗中提到地势的变化,表现了历史的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孝光是元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追怀与对现实的感慨,风格上较为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览铁塔寺时,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心中的矛盾与情感。诗的开头提及谢太傅,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是对自己文化根源的探索。接着,诗人借助地势的变化和江流的深邃,隐喻了历史的流逝与故国的消逝,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

诗中“金汤非旧国,栋宇尚青林”一句,传达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虽然物是人非,建筑依旧屹立在青林之中,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和自然的永恒。最后,黄菊与游子的吟唱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历史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突显了诗人对文化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谢太傅:表达了对谢太傅的敬仰,说明自己的文化修养。
  2. 胜日得重临:在美好日子里再次回到此地,表露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
  3. 地势吞吴尽:历史的变迁使得吴国的存在不再。
  4. 江流入楚深:江水流向楚地,象征着历史的继续与文化的延续。
  5. 金汤非旧国:反映出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6. 栋宇尚青林:建筑依旧在,青林环绕,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永恒。
  7. 野露漙黄菊:自然景物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8. 独为游子吟:表达游子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感伤。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上对仗工整,如“金汤非旧国,栋宇尚青林”。
  • 隐喻:用“江流”和“黄菊”隐喻历史的流逝与个人的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怀念与思乡,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谢太傅:象征文化的传承与追忆。
  2. 江流:象征历史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3. 青林:代表自然的永恒与宁静。
  4. 黄菊:象征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傅”指的是哪个职位?

    • A. 皇帝
    • B. 教育皇子的官职
    • C. 武将
    • D. 文士
  2. “金汤非旧国”中的“金汤”指的是什么?

    • A. 金色的河流
    • B. 富贵的地方
    • C. 旧国的遗址
    • D. 诗人的家乡
  3. 诗中“独为游子吟”中的“游子”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历史人物
    • C. 古代诗人
    • D. 普通百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夜景传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但更多的是通过个人情感与月亮的衬托。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家人思念的深切,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进行深入分析。
  • 《李孝光传》:研究李孝光的生平与作品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