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裕上人归仪兴
行寻桂树隐,已与菊花期。
江永鱼龙夕,风高鸿雁饥。
独怜相见晚,况复欲归时。
楚雨枫林黑,劳予入梦思。
白话文翻译:
我在寻找隐匿的桂树,早已和菊花约定相见。
江边的鱼龙在黄昏时分,风高时鸿雁感到饥饿。
我独自怜惜我们的重逢已晚,更何况你要归去的时刻。
楚地的细雨中,枫树林显得格外黑暗,
这让我在梦中思念你。
注释:
- 桂树:象征高雅,常与隐士相联系。
- 菊花期:菊花在秋季盛开,意指秋天的约定。
- 江永:指江水流淌的永恒和悠长。
- 鱼龙夕:鱼和龙分别象征不同的生活状态,夕阳下的景象令人感伤。
- 鸿雁:古代传书、传情的鸟类,象征远行。
- 楚雨:楚地的细雨,常与忧伤相联系。
- 枫林黑:枫树的红叶与黑暗形成对比,暗示凄凉。
典故解析:
- 桂花:古代文人常常以桂花自喻,象征高洁和风雅。
- 菊花:陶渊明的《饮酒》有“采菊东篱下”的意境,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
- 鸿雁:古人常以鸿雁为信,使人思念离别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孝光,元代诗人,著名于其诗作中表现的自然景观与抒情意境,风格清新婉约,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之情,背景可能是友人将离开家乡,回到仪兴。
诗歌鉴赏:
《送裕上人归仪兴》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对即将分别的惆怅。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开篇以“行寻桂树隐,已与菊花期”引入,桂树与菊花象征着高洁与隐逸,暗示诗人与友人之间理想的友谊与约定。
接下来的“江永鱼龙夕,风高鸿雁饥”,通过描绘落日时分的江河景象,结合鸿雁的迁徙,增强了离别的感伤。鸿雁饥饿的意象不仅表现了孤独,也暗示了友人归途的艰辛。
“独怜相见晚,况复欲归时”则更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重逢的珍惜与晚来的遗憾。最后两句“楚雨枫林黑,劳予入梦思”用楚地的雨和枫林的黑暗来渲染氛围,增加了离别的伤感,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如梦境般萦绕心头。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不舍,语言清新而富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寻桂树隐:诗人行走在寻找桂树的路上,暗示寻求隐逸的生活。
- 已与菊花期:与菊花约定相见,表明对友人的期盼。
- 江永鱼龙夕:描绘了江边黄昏时的景象,隐喻时间的流逝。
- 风高鸿雁饥:鸿雁在高空中感到饥饿,象征离别的孤独。
- 独怜相见晚:感慨重逢已晚,情感显得愈加深沉。
- 况复欲归时:不仅重逢晚,友人还要离去,增加了惆怅。
- 楚雨枫林黑:细雨中的枫树林,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劳予入梦思:思念让人入梦,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桂树与菊花比喻友谊的高洁。
- 拟人:鸿雁的饥饿赋予其情感,象征孤独与渴望。
- 对仗:如“江永鱼龙夕,风高鸿雁饥”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惆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树:象征高洁的理想与友谊。
- 菊花:代表秋天的约定与隐逸的生活。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长河。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 楚雨:代表忧伤与思念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孝光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离别
- C. 希望
- D. 财富
-
“楚雨枫林黑”中的“黑”字意指什么?
- A. 没有光明
- B. 颜色的描述
- C. 凄凉的情感
- D. 心情的沉重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裕上人归仪兴》都有送别的主题,但前者更显豪情壮志,而后者则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李孝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