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窟言何鄙,中林计未疏。
贫而长衣褐,老矣不中书。
捣药元无死,忘蹄始见渠。
子皮今尚在,遗像岂陶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三窟”意指居处简陋,言辞鄙陋;在深林中谋划却未见成效。虽然贫穷,却仍穿着长袍,年纪大了却没能中举。捣药本无生死之说,忘却了车马的声音才见到他。子皮如今依然在世,留下的遗像何尝会比得上陶朱(陶渊明)呢?
注释:
- 三窟:指隐居的地方,典出《史记·李斯列传》。
- 长衣褐:指穿着粗布长衣,形容贫穷。
- 不中书:没有考中进士,未能步入仕途。
- 捣药元无死:捣药为炼丹,意指追求长生不死。
- 子皮:指春秋时期的贤人子皮。
- 遗像岂陶朱:陶朱是陶渊明,意指美好的遗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纯甫是金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不满。他的诗歌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个人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纯甫面临生活困境和社会不公时写成,旨在表达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在“贫而长衣褐”中,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揭示了自身贫困的现实,尽管穿着长袍,却无法掩盖心底的无奈与失落。同时,诗中提到的“捣药元无死”,则流露出对长生不死这一理想的追求,暗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感。在最后两句,诗人以“子皮”与“陶朱”作对比,表达出对理想人物的向往,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能为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更是对社会和时代的批判,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窟言何鄙:自谦隐居之地简陋,言辞简陋。
- 中林计未疏:在深林中谋划的心愿并未实现。
- 贫而长衣褐:虽然贫穷,依然穿着长袍,显示出对身份的坚持。
- 老矣不中书:年纪渐长,却未能中举,感到失落。
- 捣药元无死:追求长生不死,暗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忘蹄始见渠:忘却物质欲望后,才能看见真正的归宿。
- 子皮今尚在:提及理想中的贤者子皮,表示对理想的怀念。
- 遗像岂陶朱:与陶渊明相比,自己的成就微不足道。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贫而长衣褐”对“老矣不中书”,形成鲜明的对比。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添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三窟:象征隐居生活和内心的孤独。
- 长衣褐:表现出贫困与坚守的精神。
- 捣药:追求长生,象征对生命的思索。
- 子皮:代表理想的人格与追求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纯甫的“长衣褐”指的是什么?
- A. 富贵
- B. 贫穷
- C. 地位
- D. 学问
-
“捣药元无死”中的“药”主要指什么?
- A. 医药
- B. 长生药
- C. 食物
- D. 农药
-
诗中提到的“子皮”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A. 秦朝
- B. 汉朝
- C. 春秋
- D. 唐朝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李纯甫则更多反映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社会的批判。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李纯甫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