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碧斋》

时间: 2025-01-19 13:44:52

面面溪光护石苔,轩墀无复有尘埃。

月涵虚白浮秋去,水泛空青入座来。

渔钓儿孙多质朴,啸歌鸥鹭不惊猜。

我家亦住沧江曲,千个筼筜绕舍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环碧斋
李孝光 〔元代〕

面面溪光护石苔,
轩墀无复有尘埃。
月涵虚白浮秋去,
水泛空青入座来。
渔钓儿孙多质朴,
啸歌鸥鹭不惊猜。
我家亦住沧江曲,
千个筼筜绕舍栽。

白话文翻译:

溪水的光线照耀着石头和苔藓,
楼台上再没有尘埃。
月光洒在空中,白色的光辉在秋天渐渐消逝,
水面荡漾,青色的波光映入我的座位。
捕鱼钓鱼的儿孙们都非常淳朴,
啸声和歌声的鸥鹭不再猜疑。
我家也居住在沧江的曲折处,
周围种满了千棵筼筜。

注释:

字词注释:

  • “面面”:形容光线照射的方方面面;
  • “轩墀”:楼台、平台;
  • “尘埃”:指灰尘,寓意清净;
  • “月涵”:月光的覆盖或映照;
  • “虚白”:空中明亮的白色;
  • “渔钓”:捕鱼和钓鱼;
  • “质朴”:指简单、淳厚;
  • “筼筜”: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作渔具或栽种于水边。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元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孝光(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动乱使得人们对和平宁静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环碧斋》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整个诗篇透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息。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溪水、月光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诗的开篇“面面溪光护石苔”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了溪水的清澈与幽静,自然的光影映照在石头和苔藓上,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用“轩墀无复有尘埃”表现出一种无尘的清净,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随着诗的推进,月光与水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月涵虚白浮秋去”一句,诗人通过月光的变化引入了时间的流逝,秋季的来临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惆怅。而“水泛空青入座来”则意象丰富,水面荡漾的青色波光似乎将人带入一种梦幻的境界。

最后几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的家乡,渔钓的儿孙、鸥鹭的啸歌,展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淳朴生活。这种生活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与安宁,仿佛在呼唤人们珍惜自然与亲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面面溪光护石苔”:溪水的光辉照耀着石头和苔藓,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2. “轩墀无复有尘埃”:楼台上清净无尘,暗示诗人追求宁静无扰的理想生活。
  3. “月涵虚白浮秋去”:月光洒落在空中,白色的光辉渐渐消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4. “水泛空青入座来”:水面荡漾,青色的波光仿佛流入诗人的座位,传达出一种空间的延伸感。
  5. “渔钓儿孙多质朴”:家中的儿孙们淳朴无华,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6. “啸歌鸥鹭不惊猜”:鸥鹭在此啸歌,显得自由自在,给人一种和谐的自然感。
  7. “我家亦住沧江曲”:诗人描述自己家乡的环境,表现出对故乡的热爱与归属感。
  8. “千个筼筜绕舍栽”:家周围种满筼筜,强调自然景观的丰富与生活的自然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泛空青”,将水面波光比作青色,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多用对仗,如“渔钓儿孙多质朴,啸歌鸥鹭不惊猜”,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光: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月光: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氛围;
  • 渔钓:象征淳朴的生活方式;
  • 鸥鹭:寓意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筼筜:象征家庭的温馨与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面面溪光护石苔”中的“面面”是什么意思?
    A. 一面
    B. 方方面面
    C. 表面

  2. 诗中用来形容楼台清净的词语是?
    A. 尘埃
    B. 风光
    C. 水面

  3. 诗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
    A. 轻视
    B. 热爱
    C. 忽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落》

诗词对比:

  • 李孝光的《环碧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孝光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孤独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