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
时间: 2024-09-19 20:53: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照离亭,问旧袂京华,几染尘色。
闹叶辞秋,阵云流暝,病怀暗销吟力。
故园乍息,野桥一桨莼波碧。
念水国。应笑浣花江上少年客。
临槛驻笛,坐月移尊,旧游低徊,诗酒今寂。
对西风霜襟细说,芦花先我头竟白。
何处鹧鸪行不得。
怕乱烽起,惊见满地江湖,雁投荒渚,马嘶危驿。
白话文翻译:
夕阳残照下的离亭,我询问旧友在哪里,是否已染上了尘世的色彩。
纷扰的落叶告别了秋天,阵阵云彩渐渐沉沉入夜,我因病痛而抑制了吟唱的力气。
故乡的宁静忽然降临,野桥上划着一只小舟,波光粼粼如碧。
想到水乡,想必会嘲笑在浣花江上游玩的年轻客人。
我驻足在栏杆旁吹笛,月光下酒杯缓缓移动,昔日的游玩回忆徘徊,而如今的诗酒却是沉寂。
对着西风细语,衣襟上沾满了霜,芦花早已让我头发变白。
何处能找到鹧鸪的踪迹?
担心烽火再起,惊恐地看到满地的江湖,雁群投向荒凉的滩涂,马在险境的驿站嘶鸣。
注释: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袂:袖子,这里指衣袖。
- 京华:指京城,代表繁华的都市生活。
- 莼波:莼菜的波纹,象征故乡的水乡。
- 浣花江:浣花江是一个典型的江河,往往用来指代江南水乡。
- 霜襟:衣襟上沾染了霜,象征寒冷和岁月的流逝。
- 鹧鸪:一种鸟,象征着哀愁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士莹(1871-1925),字仲明,号缜斋,江苏人,近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深受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秋季,正值诗人内心感慨之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逝去岁月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秋霁》是一首充满秋天气息的抒情诗,诗人在黄昏的残照中思索过往,表达了浓厚的乡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以“残照离亭”描绘出一种萧瑟的秋景,随即引入对旧友的思念,隐含着对繁华京城生活的反思与厌倦。通过“闹叶辞秋,阵云流暝”,诗人将秋天的离别与内心的暗淡情感紧密联系,形成一种沉重的氛围。
在描写故乡时,诗人用“故园乍息,野桥一桨莼波碧”展现了故乡的宁静与美丽,然而在此宁静中又隐含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接下来,诗人自问“何处鹧鸪行不得”,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邃,通过具体景物的描绘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旧游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日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照离亭”:夕阳的余晖照耀着离亭,渲染出孤独的氛围。
- “问旧袂京华,几染尘色”:诗人询问旧友的近况,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
- “闹叶辞秋,阵云流暝”:描绘秋天的落叶和逐渐暗淡的天空,反映诗人内心的忧伤。
- “故园乍息,野桥一桨莼波碧”:故乡的宁静,展现出对故乡的眷恋。
- “念水国”:思念水乡,反映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临槛驻笛,坐月移尊”:在栏杆旁边吹笛,月光下饮酒,暗示对往日欢乐时光的追忆。
- “对西风霜襟细说”:对着西风低声诉说,象征着孤独与寒冷的情感。
- “何处鹧鸪行不得”:表达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 “怕乱烽起”:害怕烽火再起,象征社会动荡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残照”比喻时光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秋叶与诗人情感相联,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对旧日欢乐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照: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秋叶:象征离别与失去的美好。
- 莼波:象征故乡的宁静与清新。
- 鹧鸪:象征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望。
- 西风:象征寒冷与萧瑟,暗示人生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京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乡村
B. 都市
C. 山林
D. 海洋 -
“故园乍息”中的“乍”意思是? A. 突然
B. 逐渐
C. 永久
D. 偶尔 -
诗人对未来的感受是? A. 充满希望
B. 没有想法
C. 感到迷茫
D. 非常清晰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李白)与《秋霁》均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但李白更多地强调壮丽与豪情,而《秋霁》则倾向于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胡士莹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