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主簿之德清孙善琴》

时间: 2025-01-01 13:50:01

山水匝秋城,君行思已清。

道逢迎吏拜,田杂戍人耕。

地远知边信,家贫称县名。

应携一琴去,相和长官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孙主簿之德清孙善琴
山水匝秋城,君行思已清。
道逢迎吏拜,田杂戍人耕。
地远知边信,家贫称县名。
应携一琴去,相和长官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山水与城市交融的美景,表达了对送别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路上遇到迎接的官吏,看到田间的兵士在耕作。虽然地理位置遥远,但可以知道边疆的消息,家境贫寒的他却以县名自豪。最后,诗人希望朋友带上一把琴,去和长官一起奏鸣。

注释:

  • :环绕、包围。
  • :指对方,朋友。
  • 迎吏:迎接的官吏。
  • :杂乱,指田间的士兵在耕作。
  • 边信:边疆的消息或信件。
  • :称赞、认可。
  • :指琴声、乐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年- 1374年),字士杰,号靖庐,明代初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受到王阳明、李贺等人的影响。高启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启送别朋友孙善琴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诗作在秋天的背景下,更显得情感深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秋季的山水画卷,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情谊。诗的开头“山水匝秋城”,通过“匝”字的使用,传达出一种环绕、包围的感觉,仿佛山水将城市笼罩,诗人身处其间,感受到浓厚的秋意。而“君行思已清”则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表达出一种清澈、纯粹的情感。

接下来的“道逢迎吏拜,田杂戍人耕”则描绘了诗人行走途中所见的景象,体现了社会的繁忙与生活的真实。通过对比,诗人将自己与世间的喧嚣隔开,显得更加孤独与清醒。

“地远知边信,家贫称县名”两句则显示了诗人对边疆消息的关注与对自己家境的自嘲,虽然身处贫困,但内心依然保有对自己身份的自豪感,强调了人性中的坚韧与自尊。

最后一句“应携一琴去,相和长官鸣”更是将友谊与音乐结合,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及其在友谊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高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水匝秋城:山水环绕着秋天的城市,描绘出秋天的美丽景色。
  2. 君行思已清:对朋友的思念已然清晰,表达了思念之情。
  3. 道逢迎吏拜:在路上遇到迎接的官吏,反映出社会的礼仪与交往。
  4. 田杂戍人耕:田地里士兵在忙碌耕作,显示出战争与和平的对比。
  5. 地远知边信:地理位置遥远,但仍能了解边疆的消息,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6. 家贫称县名:虽然家庭贫困,但仍以县名自豪,表达出作者的自尊心。
  7. 应携一琴去:希望朋友带上一把琴,象征着音乐与友谊。
  8. 相和长官鸣:愿与长官共同奏鸣,象征着理想与友谊的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思念比作清晰的感觉,形象生动。
  • 对仗:如“山水匝秋城,君行思已清”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美。
  • 意象:如“琴”象征着友谊与音乐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思念,同时映射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友情的珍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之美,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象征音乐与友情,传达出诗人对友谊的美好祝愿。
  • :象征成熟与思索,寓意人生的经历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君行思已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战争的愤怒

  2. 诗中提到的“琴”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音乐与友情
    C. 权力
    D. 知识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无奈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战争的控诉
    D.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高启《送孙主簿之德清孙善琴》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但高启的诗更侧重于自然风光的描绘及思念情感的细腻,而王维则通过旅途的描写,表现出离别的苍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