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立雪堂》

时间: 2025-01-19 19:17:30

堂前参未退,立到雪深时。

一夜山中冷,无人祇自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堂前参未退,立到雪深时。
一夜山中冷,无人祇自知。

白话文翻译:

该诗描绘的是一个清冷的雪天,诗人在屋前静静地伫立,周围的景象让他感受到一种孤寂。白雪覆盖了大地,树木的松针依然挺立,似乎在诉说着冬的寒冷和静谧。整夜的寒意弥漫,只有他一个人清楚这种冷寂的感受。

注释:

  • 堂前:指的是屋前、庭院前。
  • :指的是松树,因其常绿,象征坚韧。
  • 未退:指松树的叶子尚未凋落。
  • 立到:站立到。
  • 雪深时:雪下得很深的时候。
  • 一夜:整整一夜。
  • 山中:山中环境,指诗人所处的自然场景。
  • :指寒冷的天气。
  • 无人:没有其他人。
  • :只,仅仅。
  • 自知:自己知道。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松”作为象征,常常与坚韧、不屈的精神相联系,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中,松树依然挺立,给人以力量和希望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年-公元 1374年),字孟敖,号阮亭,明代诗人,生于浙江,早逝于年轻时。他在诗词上颇具才华,与当时的许多文人有交往,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姑苏杂咏》系列诗作是高启在某个冬日的写照,表现了他对自然冬季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感受,也反映了他在孤独环境中的思考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的雪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堂前参未退”给人以一种静谧、冷清的意境,松树依然挺立,似乎在向人们传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立到雪深时”中,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强调了雪的深厚和寒冷的侵袭。接下来的“一夜山中冷”更是将寒意渗入诗人的心灵,营造出一种凛冽的孤独感。最后,“无人祇自知”将诗人的孤独推向高潮,揭示出在这深山雪地的寒冷中,只有他自己感受到这一切的冷寂。整首诗以清冷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静,体现了高启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前参未退:描写诗人站在屋前,松树的叶子仍然青翠,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立到雪深时:强调天气的寒冷,雪已经积得很深,给人以压迫感。
  • 一夜山中冷:整个山中弥漫着寒意,突出环境的严酷。
  • 无人祇自知:强调孤独,没有人能理解或共享他的感受,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堂前”与“山中”,形成空间对比。
  • 意象:松树与雪的对比,象征着生命与孤寂。
  • 拟人:松树似乎在诉说寒冷的故事,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的情感和对自然冬季景象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通过描绘雪深与寒冷的环境,反映了人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松树:象征坚韧与不屈,代表生命的延续。
  • :象征寒冷与孤独,传达出沉寂的氛围。
  • 山中:代表自然的宁静,诗人内心的隐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参”指的是什么树? A. 柳树
    B. 松树
    C. 桃树
    D. 梧桐

  2. 诗人所处的环境是? A. 秋天的树林
    B. 寒冷的雪地
    C. 春天的花园
    D. 炎热的沙漠

  3. “无人祇自知”是什么意思? A. 只有他知道
    B. 有很多人知道
    C. 没有人知道
    D. 只有朋友知道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雪中隐居》

诗词对比:

比较高启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但高启的诗更加强调了冬季的寒冷与孤独,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山水的宁静和诗人的超然心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