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亚竹珊珊,心知万井欢。
山明迷旧径,溪满涨新澜。
客醉瑶台曙,兵防玉塞寒。
红楼知有酒,谁肯学袁安。
白话文翻译:
松树与竹子在细雨中显得清新,心中明白万家灯火的欢愉。
山清水秀让我迷失了往日的路径,溪水涨满了新涌出的波澜。
客人在瑶台上醉酒,兵士在寒冷的玉塞中守卫。
红楼里知道有美酒,谁愿意效仿袁安那样的清高?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亚:松树与竹子,形容松竹相间的情景。
- 珊珊:形容竹子轻柔的样子。
- 万井欢:指万家灯火,人们的欢愉。
- 山明:山清楚明亮。
- 迷旧径:迷失了以前的小路。
- 溪满涨新澜:溪水上涨,产生新的波浪。
- 客醉:旅客饮酒酣醉。
- 瑶台:指美丽的台阁。
- 兵防:士兵防守。
- 玉塞:指防御的地方,形容寒冷的环境。
- 红楼:美丽的楼阁,常指富贵人家。
- 袁安:古代清高隐士,寓意清高自守。
典故解析:
- 袁安:字君猷,东汉人,以清白自守著称,常被后人作为清高节操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渊,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一个雪后清晨,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诗歌鉴赏:
《看雪》是一首描绘雪后景致的古诗,融合了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诗中开篇以“松亚竹珊珊”描写了雪后的松竹,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冬季的美丽与生机。接下来的“心知万井欢”则引入了人情味,虽然自然景色令人陶醉,但也暗示着人们在冬日中享受着温暖的家庭生活。
“山明迷旧径,溪满涨新澜”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迷失与新生,山水的变化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说历经风霜的岁月,依然有新的起点。接着,诗人描绘了“客醉瑶台曙”,展现了旅人醉酒后所感受到的美丽清晨,反映了一种对人生的享受与放纵。
最后两句“红楼知有酒,谁肯学袁安”则引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美酒在红楼中,自是乐趣无穷,但又有多少人愿意像袁安那样选择清高、孤独的生活呢?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启示了人们对生活的选择与反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亚竹珊珊:描绘了松竹在雪中的情态,营造出清新优雅的氛围。
- 心知万井欢:表达了对人间温暖的感知,表面上是自然景色,内里却蕴含了人情温暖。
- 山明迷旧径:山的清晰美丽使人迷失了过去的路径,暗示生活中变化的无常。
- 溪满涨新澜:新生的波澜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变化。
- 客醉瑶台曙:描绘了旅人在美丽清晨醉酒的情景,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兵防玉塞寒:士兵们在寒冷中守卫,表现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红楼知有酒:红楼中的美酒象征着生活中的乐趣与享乐。
- 谁肯学袁安:最后的反思,质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竹比作轻柔的情感,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山明迷旧径,溪满涨新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谁肯学袁安”引发思考,强调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象的描绘,探讨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清高理想的质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竹:象征坚韧与清雅,代表自然的宁静。
- 万井欢:象征温暖的人情,反映生活的美好。
- 瑶台:象征美好与幻梦,代表追求的理想。
- 袁安:象征清高与孤独,反映对理想生活的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看雪》一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许浑
- D. 白居易
-
诗中“红楼知有酒”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愉悦
- C. 忧伤
- D. 清高
-
“山明迷旧径,溪满涨新澜”描绘的意境主要是?
- A. 变化无常
- B. 生活的安宁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许浑《看雪》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看雪》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