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时间: 2025-01-04 09:41:52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去辙已平秋草遍,

空斋长掩暮云深。

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

唯有西邻张仲蔚,坐来同怆别离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岩万壑独携琴,
知在陵阳不可寻。
去辙已平秋草遍,
空斋长掩暮云深。
霜寒橡栗留山鼠,
月冷菰蒲散水禽。
唯有西邻张仲蔚,
坐来同怆别离心。

白话文翻译:

在千山万壑之间,我独自携琴而行,
知道李隐君在陵阳,却无法寻觅他的踪迹。
马蹄印已淡去,秋草遍地,
空荡的书斋长久被暮云深深掩盖。
霜冷的天气中,橡树和栗树吸引了山鼠,
月光下,菰蒲摇曳,水鸟散去。
唯有西邻的张仲蔚,
坐在这里,共同感受到离别的惆怅。

注释:

  • 千岩万壑:形容山峦重叠,沟壑纵横的壮丽景象。
  • 陵阳:指的是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诗中用来表示李隐君的居所。
  • 去辙:指马车行驶过的痕迹,已被秋草覆盖,暗示时间的流逝。
  • 空斋:指空荡的书房。
  • 霜寒:天气寒冷,霜降的季节。
  • 橡栗:指橡树和栗树,常见于山野。
  • 菰蒲:水边的植物,通常生长在湿地,水禽的栖息地。

典故解析:

李隐君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诗中提到的“陵阳”可能与其隐居的地点有关。张仲蔚则是诗人的朋友,代表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链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字子逸,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士人隐逸风潮,诗人因寻访李隐君而未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千山万壑的自然风光和秋天的萧瑟景象,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孤寂氛围,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失落。开篇便用“千岩万壑”展现出高远的境界,紧接着转入寻友的无奈,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在描绘秋草与暮云的意象时,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友谊的变迁。后面两句则通过霜寒和月冷,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气氛,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共鸣。最后与张仲蔚的相聚,虽然是暂时的安慰,却也让人感受到人际间的温暖和离别的苦涩,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千岩万壑独携琴:我独自一人,携带着琴,在千山万壑之间徘徊,显得孤独。
    2. 知在陵阳不可寻:知道李隐君在陵阳,但却无从寻觅,表达了无奈。
    3. 去辙已平秋草遍:马车留下的痕迹已被秋草覆盖,隐喻时间的流逝。
    4. 空斋长掩暮云深:空荡的书斋被深沉的暮云长久掩盖,暗示内心的孤寂。
    5. 霜寒橡栗留山鼠:寒霜天气使得橡树和栗树吸引了山鼠,描绘自然景象。
    6. 月冷菰蒲散水禽:寒冷的月光下,菰蒲摇曳,水鸟飞散,增添了孤寂的气氛。
    7. 唯有西邻张仲蔚:然而,唯有西边的张仲蔚在此,带来一丝温暖。
    8. 坐来同怆别离心:与他坐在一起,共同感受到离别的惆怅。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和意象的交织,形成了典雅的诗风。如“千岩万壑”与“霜寒橡栗”在意象上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

意象分析:

  • 千岩万壑:象征辽阔的自然,代表诗人的孤独与追寻。
  • 秋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霜寒月冷:构建出冷清与孤寂的氛围,表达内心的惆怅。
  • 张仲蔚:象征友情与人际关系中的温暖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隐君”居住在哪里?

    • A. 长安
    • B. 陵阳
    • C. 洛阳
    • D. 杭州
  2. 诗人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安宁
  3. “千岩万壑独携琴”中“独”字的作用是?

    • A. 强调孤独
    • B. 表达快乐
    • C. 描述环境
    • D. 表示人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许浑与王维的诗歌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孤独,但王维的诗更加细腻,许浑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