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风残月送归人,犹带芦沟桥上尘。
欲问君家住何处,画图只写武陵春。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微风和残月送走归人,身上还沾着芦沟桥上的尘土。想要问问你家住在哪里,画上的图只描绘了武陵春的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风:清晨的风。
- 残月:指黎明时分的月亮,通常已近于消失。
- 归人:指回家的人。
- 芦沟桥: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点,寓意归途的艰辛。
- 欲问:想要询问。
- 君家:指对方的家。
- 画图:指画作、图画。
- 武陵春: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美好的田园生活。
典故解析:
- 武陵春:意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乡,象征着人们向往的宁静与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纬明(近代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擅长以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常展现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
创作背景: 创作于近代社会变迁时期,诗人可能受到归乡情绪的影响,描绘了归人身上的尘土与自然景色,寄托了对归属感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杨柳枝六首 其三》以清晨的风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带有思念情绪的意境。首句“晓风残月送归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送别的惆怅与归途的孤独。微风与残月的交织,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难以割舍。
接下来的“犹带芦沟桥上尘”,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归人身上的尘土,不仅象征着旅途的辛劳,也隐含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此用“芦沟桥”这个具体的地点,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气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归人的疲惫与不舍。
最后两句“欲问君家住何处,画图只写武陵春”则突显了诗人对归人归属的渴望。此处的“画图”暗示了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而“武陵春”作为一个理想化的乡村意象,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既表现了现实的无奈,又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风残月送归人”:描绘清晨的微风和即将消失的月亮,渲染了送别时的氛围,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 “犹带芦沟桥上尘”:借用“芦沟桥”暗示旅途的艰辛与归乡的现实,透出对故乡的思念。
- “欲问君家住何处”:表达了对归人的关心与好奇,想要了解对方的归宿。
- “画图只写武陵春”:通过理想化的图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隐含对现实的无奈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晓风残月”“归人”与“芦沟桥上尘”,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 意象:将清晨、归人、尘土与理想乡相结合,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风:象征清新的开始与希望。
- 残月:代表无常与即将消逝的时间。
- 归人:象征对家的思念与归属感。
- 芦沟桥:具象化的旅途与归乡的象征。
- 武陵春:理想生活的典型代表,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夏纬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武陵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的田园生活
- C) 旅行的疲惫
- D) 爱情的失落
-
“晓风残月”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 A) 黄昏
- B) 清晨
- C) 正午
- D) 午夜
答案:
- B) 夏纬明
- B) 理想的田园生活
- B) 清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夏纬明《杨柳枝》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美景,但前者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后者则倾向于宁静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陶渊明与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