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柳枝 其十九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粘天踒地太纤柔。
不待临风始欲愁。
阿亸声中横笛怨,
舞低斜月水明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杨柳的柔美,柳枝轻盈得仿佛要粘上天空,触及大地,似乎在风中摇曳之前就已经开始忧愁。在悠扬的笛声中,柳枝似乎在低舞,映照着斜月与明亮的水面,营造出一种愁苦而美丽的景象。
注释:
- 粘天踒地:形容杨柳枝条柔软,像是要粘上天空,又像是要触地。
- 阿亸声:指的是乐器的声响,通常是笛子的声音,这里借指笛声。
- 横笛怨:笛声低沉而怨恨,传达出一种哀伤的情绪。
- 舞低斜月水明楼:描述柳枝在水面和月光下轻轻摇曳的情景,意境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年不详。他的诗歌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思考。
诗歌鉴赏:
《杨柳枝 其十九》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受。诗中以“粘天踒地”的形象描绘了柳枝的柔美,恰如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然而,随之而来的“未待临风始欲愁”则传达出一种潜在的忧伤,似乎在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无尽的愁苦。
阿亸声中的横笛,透出一种凄凉的情绪,仿佛是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与期盼。低舞的柳条在斜月与明水的映衬下,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意境,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柔情似水的美感,又有淡淡的忧伤,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粘天踒地太纤柔”: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杨柳的纤细与柔韧。
- “不待临风始欲愁”:即便未曾经历风吹,柳枝也似乎已感受到忧愁,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 “阿亸声中横笛怨”:笛声传来,带着哀怨的情感,暗示了离别或失落。
- “舞低斜月水明楼”:柳枝在月光下轻轻摇曳,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般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枝的柔韧比作“粘天踒地”。
- 拟人:柳枝似乎有了情感,能够感知忧愁。
- 对仗:如“横笛怨”与“水明楼”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杨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失去的愁苦,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着柔美与哀愁,代表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 笛声:象征着音乐的悲伤,带有离别的情感。
- 月亮与水:象征着宁静与梦幻,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粘天踒地”的意思是: A. 柳枝柔韧
B. 柳枝干枯
C. 柳枝粗壮 -
“阿亸声中横笛怨”中的“阿亸”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乐器声
C. 一种鸟叫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山林
B. 水边月下
C. 城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周岸登的《杨柳枝 其十九》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描绘了月光下的意境,但周岸登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杨柳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