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廊下题诗满壁尘,
塔前松树已皴鳞。
古来唯有王文度,
重见平生竺道人。
白话文翻译:
在廊下的墙壁上,诗句覆盖了满满的尘埃;
塔前的松树,已经显露出干枯的鳞片。
自古以来,只有王文度才有这样的风采,
今天重逢的却是竺道人,他的神韵依旧。
注释:
- 廊下:指寺庙的走廊,通常是诗人吟咏之处。
- 题诗:在墙上书写的诗句。
- 满壁尘:墙壁上布满了尘埃,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诗句的冷落。
- 塔前松树:指寺庙前的松树,象征长青、坚韧。
- 皴鳞:松树的树皮已显露出干裂的样子,表现出岁月的痕迹。
- 王文度:王维,唐代著名诗人,擅长描绘山水和田园风光。
- 竺道人:可能指代竺道者,寓意高洁的修行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常融入哲理思考,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禹锡被贬至朗州期间,表达了他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寺庙中,刘禹锡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刘禹锡通过廊下的诗句和塔前的松树,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的开头“廊下题诗满壁尘”既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寺庙环境,也引发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这些诗句虽然曾经闪耀,却因时间的流逝而被尘埃覆盖,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和追求在现实生活面前的无奈。
接下来的“塔前松树已皴鳞”,则通过自然景物的衰老,暗示了人事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松树作为长青树,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然而它也难逃岁月的侵蚀,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悲哀。
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历史人物的对比,王维与竺道人的再现,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王维象征着诗歌的高峰,竺道人则代表着一种修行的精神追求,诗人对两者的思考,反映出他在流亡生涯中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富有层次,通过对比、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情感的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廊下题诗满壁尘:描绘出一个古老寺庙的环境,墙壁上布满的尘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诗句的冷落。
- 塔前松树已皴鳞:松树的树皮显露出干裂,体现了岁月对自然的侵蚀,传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古来唯有王文度:提到王维,象征着文学的巅峰和不朽,表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敬意。
- 重见平生竺道人:重逢竺道人,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王文度与竺道人的对比,体现出不同的人生境界和追求。
- 意象:廊下、松树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 象征:尘埃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松树则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廊下:象征着静谧与思考的空间。
- 松树:象征着坚韧与不屈,同时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
- 尘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 王文度与竺道人:象征文学与修行的两种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文度”指的是什么人?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
“塔前松树已皴鳞”中的“皴鳞”是指什么? A. 绿叶
B. 干裂的树皮
C. 花朵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禹锡与王维的对比:
- 刘禹锡的诗更具个性化和社会批判意识,而王维则更加侧重于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