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07 20:36: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云湖上天初晓。
似此清凉少。
黄琉璃间碧琉璃。
飞阁红墙桥影水涟漪。
柳边画舫人何处。
独向山阶度。
危阑凝望塔尖头。
春色满城翻起一生愁。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云朵掩映下,湖面上刚刚迎来黎明。
如此清凉的晨光少见。
黄琉璃和碧琉璃交相辉映,
飞阁红墙映照着桥影,水面荡起涟漪。
柳树旁的画舫,游人不知何处去。
我独自走向山阶,
倚着危阑凝望塔尖的高度。
春色洒满整个城,心中却翻起一生的愁绪。
注释:
- 晴云湖:指一个晴朗的湖泊,映照着清晨的天空。
- 黄琉璃、碧琉璃:指颜色明亮的琉璃,象征着美丽的景色。
- 飞阁红墙:形容建筑的美丽和色彩。
-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只。
- 危阑:高耸的栏杆,表示高处的危险和不安。
- 塔尖头:指高塔的顶端,象征着远方的追望与渴望。
- 春色满城: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 一生愁: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玉如,近代诗人,活跃于清末民初。她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清新典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置身于湖畔,目睹美丽的晨曦与自然景观,内心却因对过去的思考而感到忧愁。反映了诗人在美好外景中的内心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以清晨的湖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由此引发的深层情感。开头几句以“晴云湖上天初晓”引入,描绘了湖面与天空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的“似此清凉少”,则明显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眷恋。
诗中对色彩的运用极为考究,“黄琉璃间碧琉璃”,不仅形象地展现了湖水与建筑的色彩对比,更传达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随着情绪的发展,诗人目光转向“柳边画舫”,表现出对游人去处的疑惑,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孤独。
最后几句中,诗人“凝望塔尖头”,体现出一种对远方的眺望与向往,但春色的满城却让她感到深深的愁绪,形成了美与愁的对比,突显出诗的主题——在美好的外表下,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云湖上天初晓:描绘清晨的湖面,天色渐亮,展现出美好的自然景象。
- 似此清凉少:诗人感叹如此美好的凉爽晨光难得,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黄琉璃间碧琉璃:色彩的对比,形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美感。
- 飞阁红墙桥影水涟漪:建筑与水面的映衬,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
- 柳边画舫人何处:引入孤独的情感,游人不知去向,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 独向山阶度:诗人独自走向山阶,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 危阑凝望塔尖头:高处的凝望,象征着对未来的展望与渴望。
- 春色满城翻起一生愁:春天美景的衬托下,诗人却感到难以言表的愁绪,形成强烈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琉璃间碧琉璃”,用色彩比喻自然之美。
- 拟人:柳边画舫暗示着游人,赋予了景物情感。
- 对仗:如“飞阁红墙”与“桥影水涟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是一首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佳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柳:传统中象征离愁别恨。
- 红墙:代表着繁华与美好,但同时也暗示内心的隔阂。
- 塔尖:象征着理想与追寻,渴望的高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A. 晚上 B. 清晨 C. 中午 -
诗人对美好晨光的态度是?
A. 忽视 B. 珍惜 C. 失望 -
“春色满城”的情感对比了什么?
A. 美好与丑陋 B. 春天与秋天 C. 美好与愁绪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宋之问的《渡汉江》
诗词对比:
可以将《虞美人》和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前者通过自然景象引发愁绪,后者则通过生活琐事表达情感,两者都展现了女性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吴玉如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