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08 02:31: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山吞却西沉月。大宇茫茫黑。长空雁唳认征途。惊惹树头翔噪几群乌。残星四五当窗睒。也著轻昙掩。朝暾忽地刺云生。喜看高天厚地渐通明。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山峦吞没了西沉的明月,浩瀚的天空一片漆黑。长空中的大雁鸣叫着,寻找着归路,惊动了树头上几群飞翔的乌鸦。窗前的残星只有四五颗,隐约被轻薄的云雾遮掩。朝阳突然从云间刺出光芒,令人欣喜地看到高空和大地渐渐明亮起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远山:远处的山峦。
- 吞却:吞没,遮蔽。
- 西沉月:西边落下的月亮。
- 大宇:广阔的天空。
- 唳:鸟叫声。
- 征途:归途,行进的路径。
- 惊惹:惊动,打扰。
- 翔噪:飞翔和鸣叫。
- 轻昙:轻薄的云雾。
- 刺云生:突然穿透云层光芒显现。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长空雁唳”与古代诗词中常用的鸟鸣意象相呼应,表达了对归途的思念和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声汉,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为主题,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晨光的期待与向往。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晨曦初现时的美丽景象。诗的开头描绘了远山与西沉月的关系,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深远的意境。随着夜幕的渐渐消退,诗人以“长空雁唳认征途”描绘出归雁的孤独与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流浪和思乡的情绪。
“惊惹树头翔噪几群乌”,这里的乌鸦被惊动,象征着夜晚的结束以及新一天的开始,暗示着生活中常常有意外的惊喜与变迁。接着,诗人描绘窗前的残星,这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过往的回忆,轻昙的掩盖则是时间流逝的寓意。
最后一句“喜看高天厚地渐通明”,表达了诗人对新一天的期盼,象征着希望与重生的到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心的波动,体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既有孤独感,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山吞却西沉月:描绘远山遮挡了西边落下的月亮,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气氛。
- 大宇茫茫黑:广阔的天空黑暗无边,表现了夜的深邃。
- 长空雁唳认征途:长空中的雁鸣声,似乎在寻找归路,表达了归属感的渴望。
- 惊惹树头翔噪几群乌:树头的乌鸦被惊动,象征着生活的变化。
- 残星四五当窗睒:窗前的几颗残星,暗示着过去的回忆,带有些许忧伤。
- 也著轻昙掩:轻薄的云雾遮掩了星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朝暾忽地刺云生:朝阳突然穿透云层,展现出光明与希望。
- 喜看高天厚地渐通明:高空与大地逐渐明亮,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远山与月亮的关系比喻为遮挡,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雁的鸣叫被赋予人性,表达了它们的情感与诉求。
- 对仗:诗中有很多对仗的句子,如“高天厚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希望与孤独共存的复杂情感,表现出对新生事物的渴望与对旧时光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山:象征着距离与孤独。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美好。
- 乌鸦:象征着变化与不安。
- 残星:象征着回忆与消逝。
- 朝阳: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远山吞却西沉月”描绘的是哪个时刻的景象?
- A. 早晨
- B. 傍晚
- C. 半夜
-
诗中提到的“长空雁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寂寞
- B. 欢快
- C. 迷茫
-
“朝暾忽地刺云生”中的“朝暾”指的是什么?
- A. 星星
- B. 月亮
- C. 太阳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现思乡之情,与石声汉的《虞美人》中的孤独与归属感形成对比。杜甫的《春望》则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