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泉落青山顶,桥横曲涧隈。
茅堂何处隐,高士抱琴来。
径草和烟发,岩花带露开。
此中风景异,浑若小蓬莱。
白话文翻译:
泉水从青山的顶端流下,桥梁横跨在曲折的山涧之中。茅草屋藏身于何处呢?高士抱着琴而来。小径旁的草儿在烟雾中生长,岩石上的花朵沾着露珠开放。在这里的风景与众不同,宛如仙境小蓬莱。
注释:
- 泉:指泉水,清澈的水源。
- 青山:青色的山,象征自然的美丽。
- 茅堂: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表示隐居的生活。
- 高士:指高洁的士人,常常隐居于山林,追求清静。
- 抱琴:指高士弹琴,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
- 径草:小路旁生长的草。
- 岩花:岩石上的花,象征自然的韵味。
- 小蓬莱:指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庸,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徐庸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山水风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以此逃避世俗的纷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丽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深情眷恋。开篇“泉落青山顶”,生动地描绘了山顶泉水流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氛,仿佛让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接着“桥横曲涧隈”,描绘了桥梁与山涧相交的奇妙景象,凸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茅堂何处隐”是对隐士生活的追问,表现了诗人对高士隐居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高士抱琴来”更是将这一情境推向高潮,描绘了高士在此地弹琴的悠然自得,增添了诗的文化韵味。
“径草和烟发,岩花带露开”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草木因烟雾而生,花朵沾露而开,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最后一句“此中风景异,浑若小蓬莱”,诗人以“小蓬莱”来比喻此地的美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让整首诗在意境上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泉落青山顶:描绘出泉水从高处流下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 桥横曲涧隈:桥梁横跨在蜿蜒的山涧,展现出自然的神奇。
- 茅堂何处隐:引发对隐士生活的思考,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高士抱琴来:高士的出现带来了文化的气息,增添了诗的情趣。
- 径草和烟发:描写了小路旁草木因烟雾而生的情景,生动而细腻。
- 岩花带露开:花朵在露水中绽放,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
- 此中风景异:强调此地风景的独特,与众不同。
- 浑若小蓬莱:将自然景色比作仙境,表达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浑若小蓬莱”,将自然景色比作仙境,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泉落青山顶,桥横曲涧隈”,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草木与烟雾的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在喧嚣的世俗生活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寻找内心的宁静与释放,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生命与纯洁,流动的泉水代表着自然的生生不息。
- 青山:象征高洁与坚韧,是隐士生活的理想场所。
- 茅堂:代表隐逸生活,表达诗人对远离尘嚣的向往。
- 高士:象征文人雅士,代表着高尚的品格与追求。
- 小蓬莱:象征理想的美好世界,是诗人心中的仙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泉落”指的是: A. 山顶的泉水流下
B. 河流的起源
C. 雨水的汇聚
D. 湖泊的形成 -
“高士抱琴来”中“高士”指的是: A. 高官
B. 高洁的士人
C. 高山的守卫
D. 高贵的动物 -
诗中的“小蓬莱”象征着: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仙境
C. 隐士的生活
D. 自然的美景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徐庸的《画为张用宜作其一》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前者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后者则突出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庸研究》
- 《中国山水诗鉴赏》
- 《古典诗词的美学》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背景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