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竹》
时间: 2025-01-17 10:02: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竹
作者: 徐庸 〔明代〕
白露团团楚天碧,
凤凰叫起扶桑日。
晴阳有影生竹枝,
枝上鹧鸪啼不得。
江云初定江风静,
江水无波若明镜。
照见灵妃一片心,
隔岸清歌有谁听。
翠华不来春杳杳,
泪痕积血愁中老。
锦瑟空弹五十弦,
九疑数点烟中小。
白话文翻译
白露时节,天空湛蓝,
凤凰在扶桑树下鸣叫,唤醒日出。
阳光洒下,映照着竹枝,
竹枝上鹧鸪悲鸣却无法发声。
江面初定,江风轻柔,
江水如镜,波澜不惊。
映照着灵妃那一片心事,
对岸的清歌,谁又能倾听?
春天的翠华不再来,岁月渐渐无踪,
泪痕如血,愁苦中渐渐衰老。
锦瑟无声,五十根弦空弹,
九疑山上轻烟点点,如梦如幻。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指初秋时节的露水。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常用于比喻日出之地。
- 鹧鸪:一种鸟,常在诗中象征哀怨。
- 江云:江上的云,指天气晴好的景象。
- 灵妃:传说中的美人,象征美好的爱情和心事。
- 翠华:指美丽的春天或春天的花草。
- 锦瑟:一种古代乐器,此处象征音乐和情感的空虚。
典故解析
- 灵妃:可能指代古代传说中的女子,象征着诗人的思念和情感寄托。
- 九疑:古地名,常用以描绘山水之美,增加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庸,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
创作背景
《晴竹》作于白露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晴竹》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诗作,徐庸以清新脱俗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诗的开头以“白露团团楚天碧”设定了一个清丽的自然背景,白露时节的自然景象如同一幅画卷,吸引读者的目光。接着,诗人通过“凤凰叫起扶桑日”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清晨,凤凰的鸣叫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然而,随着诗情的深入,诗人却转向了对失落与愁苦的反思。“枝上鹧鸪啼不得”表达了内心无法言说的哀怨,竹枝上的鹧鸪不仅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接下来的江水宁静与灵妃的心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宁静的环境中潜藏着深沉的情感,令人感受到孤独与无奈。
最后,诗人以“锦瑟空弹五十弦”总结全诗,指向音乐的空虚与情感的无奈,体现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情的交替中,展现了深邃的情感世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露团团楚天碧:描绘白露时节,天空清澈,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凤凰叫起扶桑日:凤凰的叫声唤醒了日出,象征新生与希望。
- 晴阳有影生竹枝:阳光照耀下,竹枝投下影子,生机盎然。
- 枝上鹧鸪啼不得:鹧鸪悲鸣却无声,暗含内心的哀怨。
- 江云初定江风静:江面平静,风轻轻拂过,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江水无波若明镜:江水如镜,映照出周围的景象。
- 照见灵妃一片心:映照出灵妃的心事,抒发了思念之情。
- 隔岸清歌有谁听:对岸的歌声无人倾听,表达孤独感。
- 翠华不来春杳杳:春天的美景不再,岁月渐渐流逝。
- 泪痕积血愁中老:泪水与愁苦交织,时间令愁苦加深。
- 锦瑟空弹五十弦:音乐空荡荡,隐喻情感的失落。
- 九疑数点烟中小:九疑山上轻烟缭绕,如梦一般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明镜,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鹧鸪啼不得,赋予鸟类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中许多句子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秋的开始,预示着生命的变迁。
- 凤凰: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常与阳光、春天联系在一起。
- 鹧鸪:象征哀怨与思念,代表诗人内心的情感。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灵妃:象征美好的爱情与心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白露”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鹧鸪”象征什么?
A. 幸福
B. 哀怨
C. 富贵
D. 希望 -
“锦瑟空弹五十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希望
D.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徐庸《晴竹》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徐庸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而杜甫则在历史与个人命运上更为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