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桂三首》
时间: 2025-01-08 03:20: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城桂三首
白居易
苏之东城,古吴都城也。今为樵牧之场。有桂一株,生乎城下,惜其不得地,因赋三绝句以唁之。
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
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东城是古吴都的所在,如今已成为樵夫和牧人的场所。在城下有一株桂树,遗憾的是它无法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因此我写下这三首绝句来悼念它。
这株桂树从天竺寺落下,根扎在阖闾城。
当年的桂花应该随南风落下,落到人间随便生长。
虽然被霜雪压倒多次却未死去,荆棘丛生却想要将它埋没。
我长久忧虑落在樵人手中,卖作苏州的一捆柴。
遥知天上的桂花孤独,试问嫦娥是否需要?
月宫幸好有闲田地,为什么不在中间种两株?
注释:
- 苏之东城:指苏州的东城,古吴都的遗址。
- 樵牧之场:指樵夫和牧人活动的地方。
- 子堕本从天竺寺:桂树原本生长在天竺寺,后被移植于此。
- 荆榛长疾:荆棘和榛树生长得快。
- 樵人:砍柴的人。
- 嫦娥:传说中住在月宫的仙女。
- 闲田地:指月宫中未被利用的土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厚的社会关怀著称。白居易的诗作多涉及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东城桂三首》创作于白居易晚期,深受当时社会变迁的影响。古吴都的衰落与城市的变迁令诗人感到惋惜,桂树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株生长在东城的桂树,表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美的深切眷恋和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中对桂树的描写不仅仅是对一棵植物的记忆,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桂树的孤独与无奈,象征着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心境。诗的开头提到古吴都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同时,诗中有着浓厚的抒情成分,通过对桂花孤独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渴望和追求的情感。诗的最后两句以嫦娥为引,巧妙地将人间与天上相联系,创造出一种浪漫而又惆怅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之东城,古吴都城也。:指东城是古吴都的遗址,暗示其昔日的繁荣。
- 今为樵牧之场。:现如今已成为樵夫和牧人的场所,体现了城市的衰落。
- 有桂一株,生乎城下。:城下有一株孤独的桂树,暗示它的处境。
- 惜其不得地,因赋三绝句以唁之。:因惋惜桂树没有好的生长环境,写三首绝句来哀悼它。
-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桂花在天上孤独地生长,向嫦娥询问是否需要,从中引出对美好事物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把桂树的处境比作社会的无情,体现了诗人的悲伤。
- 拟人:将桂树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句中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桂树的孤独,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对自然美的渴求,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树:象征高洁与美好,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 嫦娥:象征神秘与美丽,体现了人们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 南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暗示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东城桂树原本生长在哪里?
- A. 苏州
- B. 天竺寺
- C. 月宫
- D. 西城
-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指?
- A. 诗人
- B. 仙女
- C. 桂树
- D. 樵人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繁华的怀念
- B. 对孤独的感慨
- C. 对命运的思考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东城桂三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孤独与衰败的感慨,而后者则强调了个人的洒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