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行》
时间: 2025-01-04 09:05: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西簇簇三叛族,
叛者为谁蔡吴蜀。
中使提刀出禁来,
九衢车马轰如雷。
临刑与酒杯未覆,
雠家白官先请肉。
守吏能然董卓脐,
饥乌来觇桓玄目。
城西人散泰阶平,
雨洗血痕春草生。
白话文翻译
在城西,三大叛族云集,他们的叛变究竟是为了谁呢?是蔡氏、吴氏和蜀国。中使持刀从禁地出来,九条大街上车马轰鸣如雷。临刑前,酒杯还未倒下,仇家中的白官已经先请吃肉。守卫的官吏能像董卓一样吃肉,饥饿的乌鸦来窥视桓玄的眼睛。城西的人们散去,台阶上显得平静,雨水冲刷掉了血痕,春草又重新生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簇簇:成群的样子。
- 叛族:投敌的民族或部落。
- 中使:中间使者。
- 九衢:指九条大街,形容喧闹的场面。
- 雠家:仇敌的家。
- 白官:指官员。
- 脐:指肚子。
- 觇:窥视。
典故解析:
- 董卓:东汉末年著名权臣,以贪婪和残暴著称。
- 桓玄:东晋权臣,以专权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溪,号湘江,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以诗歌、散文、与政治见解闻名,倡导诗歌的清新与自然。
创作背景: 《城西行》创作于唐代动乱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局面。诗中涉及的叛族、权臣和流血事件,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对生命的关切。
诗歌鉴赏
《城西行》以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唐代社会动荡的现实。开篇的“城西簇簇三叛族”直接点出主题,叛族的存在不仅是对国家的威胁,更是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接着,诗人通过“中使提刀出禁来”的描写,展现了权力的阴暗与暴力。整首诗中,血腥的描写与对生命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尤其是“雨洗血痕春草生”一句,既是对战争后果的反思,也是对生命顽强的赞美。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愤怒转向无奈与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西簇簇三叛族:描绘了叛族的聚集,暗示了社会的动荡。
- 叛者为谁蔡吴蜀:反映了叛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 中使提刀出禁来:权力的象征,隐含着暴力与压制。
- 九衢车马轰如雷: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的喧闹与混乱。
- 临刑与酒杯未覆:表现出临近死亡的无奈与绝望。
- 雠家白官先请肉:对权贵的讽刺与不满。
- 守吏能然董卓脐:暗示腐败的官僚体系。
- 饥乌来觇桓玄目:饥饿与窥探,隐含着对权力的渴望与贪婪。
- 城西人散泰阶平:结束时的平静与不安形成对比。
- 雨洗血痕春草生:自然的复苏与人间苦难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轰如雷”形象表现城市的喧嚣。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形成更深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叛变、权力与生命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人性弱点的批判,突显了历史的悲剧与人们的苦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叛族:象征着动乱与背叛。
- 刀:代表暴力与威胁。
- 雨:象征洗涤与重生。
- 春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城西簇簇三叛族”中的“簇簇”是什么意思?
- A. 稀疏
- B. 成群
- C. 散落
-
“九衢车马轰如雷”中的“轰”指什么?
- A. 吵闹
- B. 安静
- C. 远方
-
“雨洗血痕春草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讽刺
- B. 对生命的希望
-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城西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描绘社会动荡与人性的复杂,后者则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流露出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禹锡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