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性癖情知与世殊,秪应归卧故山庐。
山中亦有经纶事,朝课耕桑夕校书。
白话文翻译:
诗人认为自己的性情和个性与世俗的追求格格不入,应该回到熟悉的故乡山林中安静地生活。在山中也有自己的事情可做,早上可以学习,晚上可以耕作和读书。
注释:
- 性癖:性情和癖好。
- 知与世殊:知道自己与世俗不同。
- 秪应:只应,当是的意思。
- 归卧:返回安卧,指安静地生活。
- 故山庐:故乡的山林居所。
- 经纶事:指治国理政的事务,这里引申为有自己的事情可做。
- 朝课耕桑:早上学习和耕作。
- 夕校书:晚上读书或校对书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仲昭(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明,号东篱,晚号无忌,生于福建,擅长诗歌与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仕途的淡泊。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黄仲昭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及归隐山林的向往。明代中后期社会动荡,文人纷纷选择隐居,以逃避政治斗争和社会动乱,黄仲昭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一情境。
诗歌鉴赏:
《下皋杂咏 其二十三》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社会的深刻思考。全诗分为两部分,前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不愿追随世俗的潮流;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理想的隐居生活,既有学习的乐趣,又有耕作的充实。诗人用“故山庐”这一意象,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体现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透露出浓厚的个人情感,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性癖情知与世殊:开篇直接表明诗人的内心感受,强调与世俗的不同。
- 秪应归卧故山庐:表达了归隐的愿望,强调了故乡的安宁与舒适。
- 山中亦有经纶事:在山中也有自己的事业,说明隐居生活并非无所事事。
- 朝课耕桑夕校书:具体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日常,既有劳动又有学习。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优美的对仗,如“朝课”和“夕校”。
- 意象:山庐、耕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拒绝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与宁静,代表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 庐:代表居所,隐喻一种简单、朴实的生活方式。
- 耕桑:象征劳动与自给自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认为自己与世俗的关系如何? A. 相同
B. 不同
C. 无所谓
D. 追随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故山庐”指的是诗人希望回归的__。
-
判断题:诗中“朝课耕桑夕校书”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丰富多彩。 (对/错)
答案:
- B
- 故乡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者都呈现出对世俗的淡泊,但黄仲昭的作品更强调了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向往,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情感特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