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戴用斋教谕》
时间: 2025-01-17 09:36: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戴用斋教谕
罗公升〔宋代〕
学书早无成,学剑老可怕。
不如反初服,一锸始学稼。
虽烦远公招,实恐惠子嚇。
纶言若春风,枯朽歘变化。
平生河汾策,肯出叔夜下。
飞潜各努力,兰菊异开谢。
他年卖药来,石鼎赋雪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习和修身的思考。作者提到自己年轻时学习书法却没能成功,年纪大了再学剑术也感到可怕。与其如此,不如回到最初的状态,像农民一样从最基本的耕作开始学习。虽然受到远公的邀请,但实在害怕惠子的威严。就像春风般的教诲,能让枯木逢春,焕发新的生机。回顾自己的一生,像河汾的流水,是否愿意在夜幕降临时出发?每个人都在努力拼搏,兰花与菊花各自绽放不同的美丽。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能卖药,写下雪夜中石鼎的诗篇。
注释
- 学书:指书法的学习。
- 学剑:指剑术的学习,这里用以象征武艺。
- 反初服:回到最初的状态,指从基础做起。
- 一锸始学稼:一锸为耕作的工具,意指开始学习耕作。
- 远公、惠子:古代的贤者,远公可能指远道而来的高人,惠子则是指惠施,寓意聪明智慧的人。
- 纶言:教诲之言,形容教导的言语如春风般温暖。
- 河汾:指河流,象征人生的旅程。
- 叔夜:指叔夜(夜晚),象征时光的流逝。
- 飞潜各努力:形容各自努力奋斗。
- 兰菊异开谢:兰花和菊花各自有不同的美丽和开放方式。
- 他年卖药来:指未来的某天,可能从事药材生意。
- 石鼎赋雪夜:指在雪夜中写诗或赋文,石鼎也象征着坚固和恒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公升,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人生、学业和修身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他对个人学习经历的反思中产生的,表达了他对学习的态度和对人生道路的思索,体现了宋代文人重视修身齐家的思想。
诗歌鉴赏
《答戴用斋教谕》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对学习和人生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身成长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提到“学书早无成,学剑老可怕”,显示出诗人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不满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以“反初服,一锸始学稼”来对比,强调回归初心、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学习,也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
诗中提及“虽烦远公招,实恐惠子嚇”,表达了对高人教诲的敬畏与恐惧,显示出诗人对智慧的渴求与自我怀疑的矛盾心态。接下来的“纶言若春风,枯朽歘变化”,则体现了诗人对教诲的期待和希望,春风象征着温暖的教导,能够让死去的事物复苏,暗示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
最后几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个人努力的决心,“飞潜各努力,兰菊异开谢”强调了每个人在奋斗中的独特性与价值。诗的结尾提到“他年卖药来,石鼎赋雪夜”,不仅预示着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也表现了对艺术创作的追求,石鼎与雪夜的意象丰富了诗的画面感,增添了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书早无成:指早年学习书法未能取得成果,表达自我反思。
- 学剑老可怕:年长后学习剑术令人畏惧,象征着对新事物的畏惧。
- 不如反初服,一锸始学稼:回归初心,从最基本的事情开始学习,表达了重视基础的观念。
- 虽烦远公招,实恐惠子嚇:即使受到高人的邀请,仍然害怕更高明的人的教导。
- 纶言若春风,枯朽歘变化:教导如春风般温暖,能让枯木逢春,寓意知识的力量。
- 平生河汾策,肯出叔夜下:回首一生,愿意在夜晚出行,象征追寻理想的决心。
- 飞潜各努力,兰菊异开谢:每个人都在努力,兰花与菊花各自绽放不同的美丽。
- 他年卖药来,石鼎赋雪夜:展望未来,可能从事药业,写下关于雪夜的诗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纶言若春风”,将教诲比作春风,形象生动。
- 对仗:如“飞潜各努力,兰菊异开谢”,对称工整,韵律感强。
- 象征:诗中提及的兰菊、石鼎等意象,象征着人生的努力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学习与人生的深刻反思,强调从基础做起的重要性,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求与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努力与成长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温暖的教导与希望。
- 河汾:代表人生的旅程与经历。
- 兰花与菊花:象征不同的人生道路与成功方式。
- 石鼎:象征坚固、持久的价值和人生追求。
- 雪夜:象征静谧与思考,适合艺术创作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罗公升的《答戴用斋教谕》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学习与人生
C. 战争 -
诗中提到的“飞潜各努力”指的是什么? A.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
B. 努力飞翔与潜水
C. 只有飞行才能成功 -
诗人对“惠子”的态度是: A. 敬畏
B. 喜欢
C. 不屑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作品,探讨人生的艰辛与追求。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答戴用斋教谕》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较为直接表达情感,后者则通过学习与成长的主题更加深刻。两者都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 《罗公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