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古辞》

时间: 2025-01-17 10:30:43

开黛覩容颜。

临镜访遥涂。

君子事河源。

弥祀阙还书。

春风扫地起。

飞尘生绮疏。

文袿为谁设。

罗帐空卷舒。

不怨身孤寂。

但念星隐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绍古辞
作者:鲍照 〔南北朝〕

开黛覩容颜,
临镜访遥涂。
君子事河源,
弥祀阙还书。
春风扫地起,
飞尘生绮疏。
文袿为谁设,
罗帐空卷舒。
不怨身孤寂,
但念星隐隅。

白话文翻译

诗意大意:
我在镜前看自己的容颜,轻柔的眉黛勾勒出美丽的轮廓,仿佛在探寻远方的色彩。君子对河源的事奉,虽有缺失却仍在不断追求。春风拂动着大地,飞扬的尘埃在绮丽的光影中飘荡。文彩华丽的衣袍为何为我而设?罗帐空荡荡地卷起,显得孤寂无依。我并不怨恨自己的孤独,只是默默地思念那遥不可及的繁星。

注释

  • 开黛:指画眉,古代女性用黛画眉的方式。
  • 容颜:指面容、容貌。
  • 临镜:面对镜子,审视自己。
  • 河源:指河流的源头,引申为事物的根源或起点。
  • 弥祀:表示不断地祭祀,恭敬地供奉。
  • :缺失,空缺。
  • 飞尘:扬起的尘土,象征着世俗的纷扰。
  • 文袿:华丽的衣服。
  • 罗帐:用绫罗制成的帐幕,象征着奢华和孤独。
  • 星隐:星星隐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孟郊,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鲍照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常以直白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吸引读者。

创作背景

《绍古辞》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和命运面临诸多挑战。鲍照以此诗表达自己对孤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在那个充满变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个人内心情感的挖掘,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绍古辞》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索的诗,展现了作者对自身存在的深刻意识。在诗的开头,描绘了镜前的自我审视,似乎在对比外貌和内心的孤独。随着诗的推进,鲍照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结合,春风、飞尘等意象交织,展现出一种孤寂却又希望的情感。诗中的“文袿为谁设”更是揭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思考,虽华丽却空洞,反映了内心的失落与对意义的追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黛覩容颜:面对镜子,细致地打理自己的妆容。
  2. 临镜访遥涂: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仿佛在追溯远方的美丽。
  3. 君子事河源:君子应当尊重事物的本源,持之以恒。
  4. 弥祀阙还书:不断进行祭祀,但总有某种缺失。
  5. 春风扫地起:春风吹拂,尘埃随之飞扬。
  6. 飞尘生绮疏:飞扬的尘埃在细腻的光影中显现。
  7. 文袿为谁设:华丽的衣服究竟为谁而准备?
  8. 罗帐空卷舒:空荡荡的帐幕,显得无比孤寂。
  9. 不怨身孤寂:我并不怨恨自己的孤独。
  10. 但念星隐隅:只是在思念那些遥远的星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飞尘比作人生的纷扰,传达出对世俗的无奈。
  • 拟人:春风仿佛有意识地扫起尘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文袿为谁设,罗帐空卷舒”形成了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探讨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尽管身处孤寂之中,仍然对美好事物抱有希望和向往。鲍照通过自身的体验,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镜子:自我反思和审视的象征。
  2. 春风: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3. 飞尘:世俗的纷扰与无常。
  4. 罗帐:奢华与孤寂的结合,象征内心的空虚。
  5. 星星:美好与希望的象征,遥不可及却值得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开黛”指的是: A. 画眉
    B. 画眼
    C. 画唇
    D. 画脸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春风扫地起”,表示春风带来的_____

  3. 判断题:鲍照在诗中表达了对孤独的怨恨。(对/错)

答案

  1. A
  2. 尘埃飞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孤独和故乡的思念。
  • 《夜泊牛津》(王维):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绍古辞》均表现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孤独感,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的动荡,而鲍照则着重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选》
  • 《鲍照诗歌研究》

这些内容为用户提供了对《绍古辞》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深入欣赏和学习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