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郑判官》

时间: 2025-01-04 08:37:47

窜逐勿复哀,惭君问寒灰。

浮云本无意,吹落章华台。

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

二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别郑判官
李白 〔唐代〕

窜逐勿复哀,惭君问寒灰。
浮云本无意,吹落章华台。
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
二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被迫离开,不必再感到悲伤,我为你问寒灰而感到羞愧。浮云本无意,随风飘落在章华台上。远离的别离使我的泪水已经流尽,长久的忧愁使我的心已然摧毁。两年来我在泽畔吟唱,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容颜?

注释:

字词注释:

  1. 窜逐:被迫离开或驱逐。
  2. 寒灰:指冷清的灰烬,这里象征着失去的情感或往日的境况。
  3. 浮云:无特定目的的云,象征着无常和漂泊。
  4. 章华台:古代美丽的台阁,象征美好的事物。
  5. 长愁心已摧:长久的忧愁,让我的心情已经崩溃。
  6. 憔悴:形容身体或精神上的衰弱和消瘦。

典故解析:

“章华台”是指古代的一座美丽的台阁,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诗人以此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浮云的意象也常用于表达人生的无常和漂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生于701年,卒于762年,生活在一个盛世的时代,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观为主。

创作背景:

《赠别郑判官》创作于李白被贬途中,表达了他对朋友郑判官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仍保持高昂情操的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与郑判官之间的深厚情谊。首句“窜逐勿复哀”,直接表明了诗人因被贬而感到的苦涩,同时也劝慰朋友不必过于悲伤。接着“惭君问寒灰”,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暗示自己内心的惭愧与愁苦。接下来“浮云本无意,吹落章华台”,通过“浮云”的意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而“章华台”则代表了美好的回忆,带出了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遗憾。诗的最后两句“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离别后的愁苦与无奈,深刻而动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表现了李白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窜逐勿复哀:表明自己被迫离开的无奈,不希望朋友因此而感到悲伤。
  2. 惭君问寒灰:表达了对朋友关心的愧疚,暗示自己心情的沉重。
  3. 浮云本无意:浮云随意飘荡,象征人生的无常。
  4. 吹落章华台:浮云将美好事物(章华台)掩埋,暗喻美好时光的流逝。
  5. 远别泪空尽:离别后的泪水已流尽,表现出离别的悲伤。
  6. 长愁心已摧:长久的忧愁让心灵备受摧残。
  7. 二年吟泽畔:回忆在泽边吟诵的日子,反衬出离别的漫长。
  8. 憔悴几时回:对未来恢复往日状态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云,表达人生的无常和漂泊。
  • 对仗:如“浮云本无意,吹落章华台”,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 情感交融: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的愁苦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李白在逆境中仍旧保持的高昂情操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浮云: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2. 章华台:象征美好的往昔与珍贵记忆。
  3. 泪水:象征离别时的伤感和惆怅。
  4. :象征情感的脆弱与承受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在诗中劝慰朋友不要感到悲伤,这句话是: A. 窜逐勿复哀 B. 二年吟泽畔 C. 浮云本无意

  2. “浮云本无意”所表达的意思是: A. 浮云有意 B. 人生无常 C. 美好的回忆

  3. 诗人对郑判官的情感主要是: A. 愤怒 B. 忧伤 C. 喜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之涣
  • 《送别》 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送友人》相比,李白的《赠别郑判官》更为深沉,王之涣则更多地表现了离别的轻快和对未来的期待。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