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04 13:35:52

雪暗江郊,小灯孤馆长宵半。

真珠酒艳。

冻作红冰片。

晓梦惊回,画角声初断。

南枝畔。

梅花开遍。

谁见春风面。

意思解释

点绛唇

作者: 杨慎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雪暗江郊,小灯孤馆长宵半。
真珠酒艳。冻作红冰片。
晓梦惊回,画角声初断。
南枝畔,梅花开遍。
谁见春风面。

白话文翻译:

在雪色昏暗的江边,孤独的小灯在长夜中闪烁。
如珍珠般的美酒醉人,冰冷得像红色的冰片。
清晨的梦惊醒了,乐器的声音刚刚停止。
南枝边,梅花已经盛开。
谁能看到春天的脸庞呢?

注释:

  • 江郊:江边的乡间。
  • 小灯孤馆:指小酒馆里孤寂的灯光。
  • 真珠酒艳:形容酒色美丽如珍珠。
  • 冻作红冰片:形容酒在冷冻状态下的样子。
  • 晓梦惊回:早晨的梦惊醒了。
  • 画角声:古代乐器的声音。
  • 南枝畔:南边的树枝旁。
  • 梅花开遍:梅花在各处盛开。

典故解析:

“梅花”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以梅花寄托情感,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止庵,明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点绛唇》写于明代,正值杨慎的晚年,可能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歌鉴赏:

整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雪暗江郊,小灯孤馆长宵半”,在寒冷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映射出一种孤寂的情感。接着,诗人提到“真珠酒艳”,用美酒来渲染夜晚的氛围,表现出一种纵情享乐的心态,而“冻作红冰片”则象征着这种欢乐在寒冷中又显得无比脆弱。随着清晨的到来,诗人从梦境中惊醒,乐声的消逝让人感到一种失落感,正如人生的无常。

最后,“南枝畔,梅花开遍”,梅花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寄托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然而“谁见春风面”却又流露出一丝无奈,仿佛在感叹美好的事物是否会被世人所见。整个诗作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复杂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暗江郊:在雪天的江边,景色暗淡,给人以阴郁的感觉。
  2. 小灯孤馆长宵半:小酒馆里孤灯闪烁,夜已深。
  3. 真珠酒艳:酒色如珍珠般艳丽,暗示酒的芬芳。
  4. 冻作红冰片:酒冷得如红色冰片,渲染出一种寒冷的氛围。
  5. 晓梦惊回:早晨的梦被惊醒,回到现实。
  6. 画角声初断:乐器的声响刚刚停止,象征欢乐的结束。
  7. 南枝畔:南侧的树枝边。
  8. 梅花开遍:梅花在各处盛开,象征春天的到来。
  9. 谁见春风面:感叹美好事物的可望而不可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比作珍珠,形象地表现了酒的美丽与醉人。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面”,使其具有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晓梦惊回,画角声初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的孤寂。
  • 小灯:孤独的光明,象征希望。
  • 梅花:坚韧与美好,象征春天的来临。
  • :象征欢愉与短暂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雪暗江郊”中的“暗”指什么?

    • A. 明亮
    • B. 昏暗
    • C. 热闹
    • D. 寂静
  2. “真珠酒艳”中酒的颜色与什么相比?

    • A. 明月
    • B. 珍珠
    • C. 玫瑰
    • D. 霓虹
  3. 诗中提到的乐器声音是什么?

    • A. 琵琶
    • B. 唢呐
    • C. 画角
    • D. 钹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杨慎《点绛唇》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杨慎更注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辛弃疾则强调外在的繁华景象。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