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立春日,次赵 堂大中韵》

时间: 2025-01-06 13:12:45

何处鸟飞来,一声清晓。

报我东君已来了。

青阳歌罢,又是一番春早。

冷宫庭户里,才知道。

千里归心,六年愁抱。

不觉朱颜镜中老。

故园茅屋,依旧白云深绕。

有谁曾占却,西岩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皇恩 立春日,次赵 堂大中韵
何处鸟飞来,一声清晓。
报我东君已来了。
青阳歌罢,又是一番春早。
冷宫庭户里,才知道。
千里归心,六年愁抱。
不觉朱颜镜中老。
故园茅屋,依旧白云深绕。
有谁曾占却,西岩好。

白话文翻译:

春天在哪里迎来了鸟儿的鸣叫,清晨传来一声悦耳的声音,告诉我春天的使者已经来到。青阳的歌声刚刚结束,又到了一个新的春天。冷冷的宫殿和庭院里,我才明白这些变化。心中思乡的情绪已经积压了六年,不知不觉中,镜子里的我已显得苍老。故乡的茅屋依然被白云环绕,深深静静。又有谁能占有那西岩的美好呢?

注释:

  • 东君: 指春天的神明,象征春天的来临。
  • 青阳: 代表春天,青阳歌是春天的歌谣。
  • 冷宫: 指空旷冷清的宫殿,暗示诗人的孤独与思乡。
  • 朱颜: 指红润的面容,象征年轻与朝气。
  • 西岩: 可能指某个美丽的地方,常用以象征理想的栖息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之翰,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立春时节,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与感伤。立春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激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感皇恩》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到来之际的复杂心境。开头以“何处鸟飞来”引入,生动描绘出春的气息,伴随着鸟鸣声,唤醒了冬日的沉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过往时光的感慨。随着青阳歌声的消逝,诗人感受到春天的迅速来临,但同时也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这里,冷宫与庭户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突显出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千里归心,六年愁抱”一句,则是对自己漫长流亡生活的感叹,时间的流逝让他不知不觉中苍老,流露出无奈和惆怅。最后两句,诗人以故乡的茅屋与白云相伴,展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张之翰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鸟飞来,一声清晓: 诗人通过鸟鸣唤醒晨曦,象征春天的来临。
  2. 报我东君已来了: 鸟儿鸣叫是春天使者的报到,传达春天的气息。
  3. 青阳歌罢,又是一番春早: 春天的歌声结束,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
  4. 冷宫庭户里,才知道: 在冷清的环境中,诗人意识到春天的变化。
  5. 千里归心,六年愁抱: 诗人思乡之情深重,时光荏苒,愁绪难解。
  6. 不觉朱颜镜中老: 诗人面对镜子,感叹岁月流逝,容颜已老。
  7. 故园茅屋,依旧白云深绕: 故乡的茅屋依然如昔,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8. 有谁曾占却,西岩好: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无奈,暗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拟人: 鸟鸣被赋予了传达春天的角色,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诗句在结构与意境上的对称,展示了诗人的文学功底。
  • 比喻: “冷宫庭户”象征孤独,与春天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复苏。
  • : 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 故园茅屋: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象征着温暖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夏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忘记
    • B. 怀念
    • C. 排斥
    • D. 赞美
  3. “冷宫庭户里”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D. 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将张之翰的《感皇恩》与杜甫的《春夜喜雨》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张之翰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而杜甫则表达了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选集》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