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时间: 2025-01-03 10:45:49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白话文翻译:

白露时节,草木因霜露而受伤,山风吹来,夜晚变得寒冷。遥远的树林中,我梦见了亲友,心情愉快,仿佛飞上了云端。郭外传来急促的秋声,城边的月光已经微弱。瑶琴上奏响了我对远方的思念,更是在客中弹奏。

注释: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9月7日或8日。此时气温下降,露水增多,草木开始枯萎。
  • 伤草木:指草木因天气转凉而受到损伤,表现出秋季的凋零。
  • 山风:指山间的风,通常较为寒冷。
  • 遥林:远处的树林,表示思念的对象在远方。
  • 高兴:心情愉悦。
  • 郭外:城墙外。
  • 秋声:指秋天的声音,通常是风声、虫鸣等。
  • 月色残:月光微弱,暗示夜色已深,时光流逝。
  • 瑶琴:一种古代的弹拨乐器,象征高雅的情趣和对远方的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瑶琴”作为古代文人所喜爱的乐器,常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和孤独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家之王”。他以边塞诗和赠别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及士人情怀,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夜,王昌龄身处异乡,感受到深秋的寒意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王昌龄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独特氛围。诗的开头用“白露伤草木”描绘了秋天的季节特征,生动地传达出自然界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接着,诗人通过“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的表达,展示了在孤独的异乡,心中思念亲友的情感,仿佛在梦中与他们相聚,心情也随之愉悦,极富诗意。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则进一步加深了秋夜的愁绪,急促的秋声与微弱的月光共同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仿佛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而最后一句“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不仅是对远方的思念,也是对自己身处异乡的感慨,瑶琴的弹奏更是将思乡之情与孤独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非常讲究,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感悟,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秋夜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露伤草木:描写秋季白露时节,草木因天气变化而凋零。
  2. 山风吹夜寒:山间的寒风在夜晚吹来,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3. 遥林梦亲友:遥远的树林中,梦见了亲密的朋友,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4. 高兴发云端:梦境中的愉悦心情让人仿佛飞上了云端。
  5. 郭外秋声急:在城外,听到急促的秋天的声音,增强了孤独感。
  6. 城边月色残:城边的月光逐渐微弱,象征时光的流逝。
  7. 瑶琴多远思:瑶琴的演奏引发了更多的思念之情。
  8. 更为客中弹:身为客人,弹奏瑶琴更显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音乐的弹奏,蕴含深情。
  • 拟人:草木因白露而“伤”,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夜中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透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出孤独与愁苦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
  • 山风:代表自然的冷酷与无情。
  • 遥林:象征思乡的情感。
  • 瑶琴:象征高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露”指的是哪个季节的节气?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提到的“瑶琴”主要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友情
    • C. 思念
    • D. 孤独
  3. 诗中“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的意境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哀伤
    • C. 忧愁
    • D. 宁静

答案:

  1. C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前者强调对朋友的思念与孤独,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对兄弟情的深切怀念,二者均通过自然意象突出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